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乡试

乡试

贡举考试名。又称乡贡、乡举。宋朝各州府每三年考试本地举人,称乡试。进士科由判官主之,诸科由录事参军主之,依解额录取合格人,分甲、乙等,第一名称为解元。乡试合格人可赴省试。金朝州府考试称为府试,其下设乡试,第一名称乡元,乡试合格始赴府试。元朝沿置,为行省、宣慰司一级考试。蒙古、色目人,试经问五条、策一道; 汉人、南人,明经经疑二问、经义一道、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、策一道。中选者各给解据,行省移咨都省,送礼部。明朝为直省一级考试,每三年一次,中选者为举人,俟次年赴京师参加会试。乡试第一,称解元。因试期多在八月,又称秋闱。凡本省生员与监生、荫生、贡生等经科考等试合格者,均可应试。逢子、午、卯、酉年为正科,遇庆典加科则称恩科。清朝沿置,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废科举,遂罢。


科举考试方式之一。(1)唐宋时州府举行的解试亦称乡试。(2)明清时各省科试生员的制度。始于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,自后每三年逢子、午、卯、酉年的八月举行一次、五年两试,在省城进行考试,共考三场,以初九日为第一场,十二日为第二场,十五日为第三场。先一日入场, 后一日出场。其考试内容,明代试四书义和经义用时文(八股),二、三场兼用论、表、诏、判、策。清初沿用明制,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年)取消论、表与判,增五言八韵诗一首。五十二年(公元1786年)定首场四书文三篇,五言八韵诗一首;二场经文五篇,三场策问五道,问经史、时务、政治。此后遂为定制。典试者称为主考,分房者称为房考, 登第者称为举人, 亦称乙榜或乙科,以门生礼称主考为座主,房考为房师。取得举人资格后,即可参加次年春季在京师举行的会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总理监营

    见“监营”。

  • 东西染院副使

    官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(978),分染坊为东、西染院,改染坊副使为东、西染院副使。其后,用为武臣迁转之阶,属西班诸司副使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

  • 蜡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理清除腐烂尸骨和国家有关掩埋弃尸的禁令。《周礼·秋官》:“蜡氏,下士四人,徒四十人”,“掌除骴”,“掌凡国之骴禁”。官名。周设此官,掌掩埋尸骨和清除道路不洁之物

  • 镇守

    官名。明朝派出总镇一方的武臣,均为总兵官或副总兵,称镇守某处总兵官或副总兵。参见“总兵官”。武职差遣名。《明史·职官志五》说, “总镇一方者为镇守。”即一省或一个重要地区的主帅,一般由总兵充任。

  • ①居官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夫子加齐之卿相。”赵歧注:“加犹居也。”③提升官位等级。《吕氏春秋·怀宠》: “皆益其禄,加其级。”③原职之外,增授其它职衔或虚衔。

  • 横帐

    宫帐名。辽制以太祖祖父玄祖匀德实的族属为宗室。玄祖生四子,长子麻鲁早卒,次子蜀国王岩木房族称为孟父房,三子隋国王释鲁房族称为仲父房,四子德祖撒刺的即太祖之父,其房族称为季父房,三房族属的宫帐称为横帐。

  • 开设科

    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。掌单月应补官员注册、验看、分发、引见及各省题补、升调、实授、试俸、添设裁汰官缺等事。设经承以办理事务。

  • 前廊学录

    宋朝太学职事名。即职事学录。参见“学录”。

  • 协律中郎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刘文晔传》:“拜协律中郎。”职掌同协律郎,位在其上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四品下。官名。北魏置协律郎(从五品上),又置协律中郎(从四品下)。皆掌校正乐律。见《通典·职官

  • 御前作

    明代宦官衙门司礼监的附属机关。专管营造龙床、龙桌、箱柜之类。设掌作官一人,散官十余人,由司礼监监工年老资深者挨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