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官三省、枢密院架阁文字
官名。南宋嘉定八年(公元1215年)置,员额一入,以选入、京朝官通差。
官名。南宋嘉定八年(公元1215年)置,员额一入,以选入、京朝官通差。
官场用语。旧时官衙以卯刻鸣鼓召集僚属,故谓赴官所伺候上官为听鼓。后又用来称候补官缺者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北齐沿置为门下省尚药局长官,置二员,五品,总知御药事,以精通医术之人充任。隋朝沿置,二员,正五品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名尚药奉御,隶殿内省。北宋徽宗崇宁二年(1104)殿中省置二
“右武伯中大夫”的省称。
官署名。北齐置。属太子仆寺厩牧署,设丞。
官名合称。宋朝的检校官分为十九级,即太师、太尉、太傅、太保、司徒、司空、左仆射、右仆射、吏部尚书、兵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、刑部尚书、礼部尚书、工部尚书、左散骑常侍、右散骑常侍、太子宾客、国子祭酒、水部员外
官署名。南朝梁置,为东宫诸局之一。
御史中丞简称。即御史台之丞。也就是御史中丞,也称御史中执法。西汉置,在殿中兰台,掌图书秘籍,外督部刺史,内领侍御史,受公卿奏事,举劾按章。详“御史中丞”条。
官名。即吏部员外郎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吏部员外郎。
将军名号。西汉武帝置。浚稽即浚稽山,匈奴常以此为障蔽。汉时出击匈奴,故以此为号。太初二年(前103)曾遣浚稽将军趟破奴将二万骑出朔方击匈奴。杂号将军名,汉武帝太初二年置,掌征伐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遣
宦官职名。明置,长随掌召对宣官,赍送钦赐大臣的银粮、羊酒、瓜茄等,收接捧进全国文武官员、各藩府进到表笺礼物。其为首数员,有官帽叫答应牌,因称答应长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