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军将军

中军将军

官名。① 西汉武帝置,为杂号将军,以公孙敖任之。后省。西晋武帝泰始元年 (265) 复置,以羊祜任之,统左右卫、前、后、左、右、骁骑等宿卫七营禁军,主管京师及宫廷警卫。泰始四年罢,置北军中候代其职。后复置为将军名号,不再领宿卫禁军,可离开京师,出任持节都督,镇守一方。十六国前秦时与镇军、抚军、冠军将军合称四军将军。南燕亦置。南朝置为重号将军,宋位比四镇将军,三品; 南齐位在四征将军之上。梁、陈与中卫、中抚、中权将军合称四中将军,专授予在京师任职的官员,地位显要。梁武帝天监七年 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,与四征将军同班; 陈拟二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北魏位在四镇将军下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一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从二品。北齐用以安置罢任武官,成为无实权的闲职,从二品。北周八命。隋朝因避讳,改称内军将军。②王国官。西晋以平原、汝南、琅邪、扶风,齐为大国,各置上、中、下三军,中军二千人,设将军一人统之。其余王国不设中军。南朝宋大、小国皆设三军。地位很低,晋、宋时皆未能列入九品以上的流内品阶。齐、梁沿宋制。梁武帝天监七年 (508) 定皇弟子国上、中、下三军将军为流外七班中的七班,嗣王国三军将军为六班,蕃王国三军将军为五班。


杂号将军名。凡将军皆掌征战或驻守宿卫。汉始置,晋沿置,以羊祜任之,统左右卫、前后左右、骁骑七营宿卫禁军,掌京师和宫廷护卫。后以北军中候代之,不再领兵宿卫,只作为一种将军名号,也可出任持节都督,镇守一方。其后,十六国、南朝多沿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骁游

    “骁骑将军”和“游击将军”的合称。

  • 骑士曹属

    官名。三国魏末相国府骑士曹长官。一说为骑兵曹属官。官名,三国魏末相国府置。当时分曹办公,相国府之曹,类似今天的“部”。曹的正长官称“掾”,副长官称“属”;有的曹只置“属”而不置“掾”。骑士曹属即骑士曹

  • 殿中外监

    官名。参见“殿中内监”。

  • 闲散札蓝

    官名。清至民国时期蒙古各旗置,无定员定职,遇印务札蓝有事故时代理其职务。

  • 功名

    功绩和名声。《庄子·山木》: “削迹捐势,不为功名。”科举时代用称科第。

  • 平虏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(220—226)中置。《三国志·李通传》载魏文帝诏书: “以(李)基为奉义中郎将,(李)绪平虏中郎将。”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作四品。官名,三国魏曹丕置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李通传》:

  • 捕盗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捕盗。设于诸府下。

  • 光胜将军

    见“十光将军”。

  • 路工司

    官署名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北洋政府设置,属交通部。其职掌为:一、管理国有铁路工务;二、监督地方公共团体和民业铁路工务;三、铁路材料的购买、制造、分配、保管。以司长为主官,下设佥事、主事,分理司

  • 尚食直长

    官名。隋朝门下省尚食局置四员,正七品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沿置六员,为尚食奉御副贰,改隶殿内省。唐朝殿中省置为尚食局次官,五员,正七品上。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金朝宣徽院尚食局置一员,位副使下,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