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东观令

东观令

官名。三国吴置,有丞掌校定宫廷藏书及修史。见《三国志·周鲂传》、《华覈传》。


官名,汉置,掌著书、校书藏书等事。东汉于洛阳南宫置“东观”,以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东观《五经》、诸子、传记、百家艺术,整齐脱误,是正文字。见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。其后,三国吴沿置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华覈传》:“后迁东观令,领右国史。覈上疏辞讓,(孙)皓答曰:得表,以东观儒林之府,常讲校文艺,处定疑难,汉时皆名学硕儒乃任其职,乞更选英贤,闻之,以卿研精坟典,博览多闻,可谓悦礼乐敦诗书者也。”坟典:《三坟》、《五典》的省称。三皇之书谓之《三坟》,五帝之书谓之《五典》。又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鲂传》:“(鲂)子处,亦有文武材干,天纪中为东观令,无难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掌囚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刑部中大夫掌囚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左校坊丞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属少府。东晋省。官名。西汉时将作大匠的属官有左右前后中校令丞,主管工徒之事。东汉时省为左右校令丞,三国魏并左校令的职掌于材官校尉。西晋把主工徒之职从材官校尉中分出,仍置左校令,隶属于少府

  • 典制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始置,为宫廷女官。二十四典之一,属尚工 (唐改尚功) 局,员二人。从七品,唐改正七品,属尚功局,为司制之佐,协掌衣服裁制缝纫之事。宋沿置,属尚书内省,金、明悉如唐制。明永乐 (1403—1

  • 故臣

    旧臣,指前帝之臣,非已死之臣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尽除去先帝之故臣,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。”

  • 缘边交市副监

    官名。隋朝缘边交市监次官,每监置一员,视正九品; 炀帝大业三年 (607)改为互市副监,隶鸿胪寺。

  • 司计郎中

    官名。即比部郎中,唐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改,肃宗至德二载(757)复名比部郎中。官名。唐天宝十一载(公元752年)改比部郎中为司计郎中,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复旧。

  • 职分田

    亦称职田。隋唐内外职事官俸田之一。隋文帝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。给永业田外,“又给职分田”,一品五顷,至五品则为三顷,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,至九品为一顷; 外官亦各有职分田。唐高祖武德元年(618)制,京

  • 直隶司

    即“直隶清吏司”。

  • 承审员

    官名。民国时,兼理司法事务的县政府,设承审员,帮助县长审理诉讼事件。承审员由高等法院委任。民国二十五年县司法处成立,改称承审员为审判官。官名。北洋政府时期,凡未设法院的各县,应属初级审判厅或地方审判厅

  • 监生

    ①指在国子监就读之学生。为入仕途径之一。五代时已有此称。后唐制,国子监每年置监生二百名。初补时交束脩钱二千,及第后交光学钱一千。宋朝亦沿此称。明朝监生分举监、贡监、荫监、例监四种。凡以举人资格入监读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