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上柱国

上柱国

官名。战国楚国置,位极尊,仅次于令尹,掌军政,主征战。秦末,项梁曾拜楚王、上柱国,陈胜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。北周武帝建德四年 (575),置为最高级勋官,正九命。隋朝置为从一品散实官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罢。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 置为十二转勋官,比正二品。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三年(928) 诏,今后凡加勋,先自武骑尉经十二转方授之。宋朝为第一阶勋官,秩正二品。金朝为第一阶勋官,正二品。元朝为第一阶勋官,正一品,只用于封赠。明朝为最高一级文、武勋官,文、武正一品大臣可加授,如徐达、常遇春、李善长等,其后生前加授者唯世宗嘉靖(1522—1566)时夏言一人,神宗万历(1573—1620)时张居正卒后得赠。


官名,战国时楚国置,为武职的最高官,职位仅次于令尹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陈珍为齐王使,见昭阳,再拜贺战胜。起而问:‘楚之法,复军杀将,其官爵何也?’昭阳曰:‘官为上柱国,爵为上执圭。’”秦末汉初时仍有此官。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秦二年,广陵人召平为陈胜徇广陵,未下。闻陈胜败走,秦将章邯且至,乃渡江矫陈王令,拜梁为楚王上柱国,曰:江东已定,急引兵西击秦。”“于是梁乃求楚怀王孙心,在民间为人牧羊,立以为楚怀王,从民望也。陈婴为上柱国,封五县,与怀王都盱台。”又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,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。”北周也置上柱国,正九命。隋置上柱国和柱国,为散官。唐宋元皆置。明改上柱国为左右柱国,清废。见《通典·职官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省议会

    省议会为一省的民意议事机关,民国置。清朝末年在各省设咨议局,提议一省之事。为省议会之预备。民国正式成立,国民政府军政、训政时期不设。民国二十五年宣布的《中华民国宪法草案》规定于各省设省参议会。省立法机

  • 测地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军咨处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设。掌陆路测量绘图,以及测量人员之教育。设司长一人,承发官一人。辖三角、地形、制图三科。宣统元年(1909),改称第四厅。

  • 驻外使馆

    外交官在所驻国的办事机关。大使所驻者,称大使馆;公使所驻者称公使馆,代办所驻者称代办使馆或代办处;均由本国外交部管辖。国际法规定,使馆视为本国领土,不受驻在国统治,并享有不可侵犯、免税等特权。我国于清

  • 王府典仗

    官名。明置,属“王府仪卫司”,见该条。

  • 上嫔

    内命妇位号。北齐置,为皇帝之妾。《北史·后妃传上》所载《河清新令》以光猷、昭训、隆徽为上嫔,比三卿。

  • 官法

    官府治事之法度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六曰官法,以正邦治”。郑玄注: “官法,谓职所主之法度。”

  • 臣僚

    臣僚,也写作臣寮,犹言“众臣百官。”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》:“和帝即祚幼弱,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,内外臣僚,莫由亲接,所与君者,唯阉宦而已。”

  • 班引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选人改官的一种程序。经磨勘许改京官的选人,数人结为一甲,定期引见皇帝,称为班引。引见时,选人在便殿立班,逐一宣名,皇帝有疑者,即命吏部复验,如不中选,则取旨裁决。宋代选人改官的一种手续。

  • 释教总制院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简称总制院。掌全国释教,兼治吐蕃事务,设于世祖至元元年(1264),以国师八思巴领之。二十五年,改为宣政院。

  • 司蕃

    官名。即礼部主客司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主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