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首山

龙首山

①在今山西应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龙首山“在应州东北三十里。一名边耀山。高峰相接, 长二十余里, 上有神农庙”。

②在今辽宁铁岭市东。明《全辽志》卷1铁岭卫:龙首山“在城东二里, 上有龙王堂”。

③一名大疙瘩山。在今吉林东辽县东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安县:官商路“东由龙首山至东冈赴东平(今东丰县)”。

④即今安徽旌德县西北四十里龙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旌德县“石壁山”条下:“又北为龙首山, 山西北有龙潭,徽水经其下,与泾县接境。”

⑤在今福建霞浦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宁州:龙首山“分为五枝, 又名五叶莲花山。山巅平夷,唐末黄巢犯闽,尝屯兵于此,号黄巢坪。坪西有井,广丈许,其水清泚,名曰圣水”。

⑥在今广东潮阳市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4潮阳县:“获子山一名龙首山, 在县(旧治)东南五十里。”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 引《潮阳县志》:“龙首山在县北三里。俗名猴子山,一曰获子山, 临高冈之上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3谓在县西,与临崑山相接。

⑦一名龙首原。在今陕西西安市旧城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山长六十余里,头临渭水,尾达樊川,头高二十丈,尾渐下,高五六丈,土色赤而坚。”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2长安县引《括地志》:“山首在长安故城中, 自汉筑长安城及营宫殿,咸以湮平,其余即今宫城之太仓以东是也。”今北郊有龙首村,仍沿用其名。

⑧在今甘肃山丹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:龙首山“在山丹县西北二十五里边外。明万历中,夷人青把都自昌宁湖移驻于此,巡抚田乐击走之。一名龙头山,俗呼为甘峻山。山腰有三洞,各深五尺。山阴有泉,旱可祷雨”。


(1)在辽宁省铁岭市区东部。左窥城区,右枕柴河,山清水秀,是有名的风景区。蜿蜒绵延10余里,势如长龙,至柴河曲折处,嶙峋突起,如龙昂首,故名。山中岗峦起伏,树木繁茂,自古即多野蔷薇。每年5月,山谷烂漫若红锦,香气扑鼻。山上建有明代慈清寺和古塔。古塔之北有陶然亭,南有滴翠亭,东有洗心亭。南山顶上又有稻香亭,都是民国时所建,现已修葺一新。登临其上,可环视古城新貌。(2)又称龙首原。在陕西省西安市旧城北。起于渭水南岸汉长安故城,止于樊川,长六十余里。首高二十丈,尾高五、六丈。汉筑长安城于北坡,未央宫等依山而筑;唐筑长安城于南坡,大明、含元等宫殿都建于山原较高处。(3)在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边境。与合黎山等合称走廊北山。为河西走廊与内蒙古高原的界山。西北—东南走向。海拔多在 2500 米以上。主峰东大山在山丹县北,海拔 3616 米。山体由古老变质岩和花岗岩构成。断块山。南侧为断崖,较为陡峭;北坡平缓。岩石裸露,植被稀疏,西段 2500 米以上阴坡有小片针叶林。东端有金川铜镍矿。特产发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法库厅

    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置,属奉天府。治所在法库门 (今辽宁法库县)。三十三年 (1907)升为直隶厅。1913年改为法库县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升法库门置,治今辽宁省法库县。为直隶厅,

  • 七里冈

    ①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北二十五里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“霸王冈”条下:“又七里冈亦在州西界。明正德中,流贼赵风子自河南光山县走六安,官军追败之于此。”②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

  • 秃纳河

    即今欧洲之多瑙河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宗时,随拔都攻马札儿部主怯怜,“速不台曰:王欲归自归,我不至秃纳河马茶城不还也”。

  • 北燕

    ①即燕。西周封国。都蓟(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后世为与南方的燕相区别,故称北燕。②又名黄龙国。十六国之一。东晋义熙五年(409)冯跋灭后燕,都龙城(今辽宁朝阳市),史称北燕。高云死,跋即天王位于昌黎县(今

  • 崱山

    在今山东嘉祥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 “塔山” 条下: 崱山,“其山崱嵂高大,横亘数里,因名”。

  • 泸江水

    即今金沙江流经云南昭通市西至四川宜宾市一段。东汉称泸江水。《水经·若水》: 若水 “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西,为泸江水,又东北至僰道县入于江”。郦道元注: “泸水又下合诸水,而总其目焉,故有泸江之名矣。”

  • 穹窿山

   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“由钟穹窿山者,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。” 明王鏊《姑苏志》 卷9: 穹窿山 “山高而平,其广可百亩,……山半有泉名法雨,四时流不绝,下注石堰,可以灌田”。

  • 泸河镇

    隋置,在今辽宁锦州市西。一说在今辽宁义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七年 (611),炀帝谋伐高丽,“发民夫运米,积于泸河、怀远二镇,车牛往者皆不返,士卒死者过半”。古镇名。隋置,在今辽宁省义县境。大业

  • ①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四年 (前636),富辰曰 “凡、蒋、邢、茅、胙、祭,周公之胤也。” 杜注: “高平昌邑县西有茅乡。” 后属邾。《左传》: 哀公七年(前488

  • 净慈寺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南之南屏山北麓慧日峰下。五代周显德元年 (954) 吴越国建,原名慧日永明院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(977) 改名寿宁禅院。南宋建炎二年 (1128) 改为净慈禅寺。绍兴十九年(1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