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海
指今广西钦州市南一带海域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 “龙门”条引《府志》:“钦州之山,自东来者经佛子面、黄坡头至海,皆西向;自西来者,经天板口、大小头口至海,皆东向。两山对峙若门,中有石若砥柱,内潴巨浸曰小海。钦江、渔洪二水,会流于猫尾,南流经此,出注大海。龙门之外,群山错列海中,有七十二水道,随山而转,彼此相通,俗名为龙门七十二径。自此东径牙山乌雷岭,达合浦县;西径涌沦周墩,达交趾永安州,实一州要害之地。”
指今广西钦州市南一带海域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 “龙门”条引《府志》:“钦州之山,自东来者经佛子面、黄坡头至海,皆西向;自西来者,经天板口、大小头口至海,皆东向。两山对峙若门,中有石若砥柱,内潴巨浸曰小海。钦江、渔洪二水,会流于猫尾,南流经此,出注大海。龙门之外,群山错列海中,有七十二水道,随山而转,彼此相通,俗名为龙门七十二径。自此东径牙山乌雷岭,达合浦县;西径涌沦周墩,达交趾永安州,实一州要害之地。”
在今湖南平江县北七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平江县:回谢岭“巉岩峻拔,路出巴陵,行者病其险隘。正德中开凿,遂为通道”。
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北五台子街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《舆地志·疆域上》:伊通州西北有五台子。集镇名。在吉林省德惠市东部。五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00。处清筑柳条边第五边台处,故名。主产玉米。
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贵阳府 “贵山” 条下: “照壁山在府东北里许。以岩石屹立而名。”
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西十里。又名剧南城。武帝封菑川懿王子错为侯邑。东汉改为县,为北海国治。晋改属东莞郡。南朝宋属北海郡。北齐省。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年),武帝封甾川懿王子错为剧原侯,
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),“任约进寇西阳、武昌。……邵陵王纶引齐兵未至,移营马栅,距西阳八十里”。
即今河北青县东北三十里流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流河镇在 “卫河西岸,有管主簿驻此”。在河北省青县北部,邻天津市。面积103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流河,人口6280。金名大兴
一作矣落河。即今云南石屏县西河底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石屏州: “落矣河在州西八十里。阔三丈。源出元江府境,南流入亏容甸。今有落矣河桥。”
明洪武三十年 (1397) 改铜鼓千户所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。二年后废。建文四年 (1402) 复置,清雍正五年 (1727)改置锦屏县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年)改铜鼓千户所
在今广西藤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藤县: 黄埇江 “在县东五里。……北流入于郁江”。
东阳江支流。即今浙江东阳、义乌二市南之南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东阳县: 画溪 “出大、小盆山,环绕县南境,合诸溪水而西北出,群山萦回,草木如画,因名”。同卷义乌县: 画溪 “自东阳县西流至此,为洋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