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石溪
在今湖南桃源县北。即今白洋河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桃园县 “苏溪” 条下: “又黄石溪,在县北百二十里。出香山村,下流合苏溪入沅江。”
村名。在安徽省青阳县南部、九华山东麓、黄石溪西岸。属陵阳镇。人口510。相传唐代一僧一道同住一石洞。道士患病,僧采茶煎溪水供服,病愈。日久,泼茶染石成黄色,得名黄石溪,村以溪名。为名茶黄石毛峰产地,并产石耳、木耳、香菇等。有公路接陵南公路。村西北有僧道石洞。
在今湖南桃源县北。即今白洋河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桃园县 “苏溪” 条下: “又黄石溪,在县北百二十里。出香山村,下流合苏溪入沅江。”
村名。在安徽省青阳县南部、九华山东麓、黄石溪西岸。属陵阳镇。人口510。相传唐代一僧一道同住一石洞。道士患病,僧采茶煎溪水供服,病愈。日久,泼茶染石成黄色,得名黄石溪,村以溪名。为名茶黄石毛峰产地,并产石耳、木耳、香菇等。有公路接陵南公路。村西北有僧道石洞。
指今安徽省北部。旧以皖山 (皖公山) 分山南为皖南,山北为皖北。安徽简称皖。今通称安徽长江以北地区为皖北,长江以南地区为皖南。地区名。指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。1949年曾置皖北行署区。包括今合肥、巢湖
①在今江西乐平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乐平县: 洪岩 “在县东北九十里。高耸百丈,盘亘四十里,云气泉声四时不绝”。②在今湖北恩施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施南府》:洪岩 “在恩施县南三十里。高出群山。上有
在今宁夏灵武县南。《新唐书·代宗纪》:大历八年(773),“吐蕃寇灵州,郭子仪败之于七级渠”。《宋史·刘昌祚传》:元丰四年(1081),泾原副都总管刘昌祚从环庆高遵裕西征,薄围灵州, “遵裕围城十八日
即今云南昭通市和大关县西之洒鱼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2曲州:“七曲水,在州西北三十里。”
①在今江苏盐城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一》: 盐河 “上流会大踪诸湖之水,东流经县西会串场河, 又东出石、 天妃二口, 汇新洋港入海”。② 一名咸河。在今甘肃环县北部。《寰宇记》 卷3
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东北部。东汉废。
金置,属沾化县。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五十里。
在今四川甘孜县城西二十里雅砻江北岸山腰。始建于清代,为藏传佛教寺院。1936年红军到此,成立博巴政府(“博巴”系藏语,意为藏人),该寺活佛格达被选为副主席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格达被选为西南军政委员
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太公城(今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东岸达冈)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府。后废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于太公城置,治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东岸拉因公县。属
又称南苑支线。即京奉铁路南苑支线。从北京永定门至南苑万字地。全长7.5公里。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动工,次年竣工。原为轻便铁路,1941年改成标准轨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