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田溪
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永春县: 黄田溪在 “县西北百五十里。有岱山,北接德化县界,溪源出焉。南流有碧溪诸水,出群山中,先后来会,入安溪县界……下流合于蓝溪”。
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永春县: 黄田溪在 “县西北百五十里。有岱山,北接德化县界,溪源出焉。南流有碧溪诸水,出群山中,先后来会,入安溪县界……下流合于蓝溪”。
清末分隆坝二族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南吉曲上流。
在今河南商水县南。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:宣帝本始元年 (前73),封广陵厉王子刘昌为南利侯。即此。
即姑苏台。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。《越绝书 ·吴地传》: “胥门外有九曲路,阖庐造,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。”
今西藏西部。北界新疆,东界后藏,东南邻尼泊尔,西南邻印度。宋代称为纳里,元代称纳里速古鲁孙。藏语意为阿里三部。旧指古格(在今阿里西南部)、布浪(在今阿里东南部普兰一带)、芒城(在今拉达克地区),这是由
隋大业初改昭丘县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当阳市东。寻废。
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属越嶲郡。治所即今四川会理县。西晋为越嶲郡治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会无县“特产好犀牛,东山出青碧”。南朝宋属越嶲郡。南齐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四川省会理县西。属越
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》:“垂拱二年九月己巳,新丰露台乡有山涌出,高二十丈,有池周三百亩,池中有龙凤之形、米麦之异。武后以为休应,名曰庆山。”
北魏正光六年(525)置,属瓜州。治所在龙勒县(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南一百五里破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及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地。北周废。北魏置,治龙勒县(今甘肃敦煌市西南湖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
①北宋置,属南宫县。在今河北新河县西二十五里。皇祐四年 (1052) 升为新河县。熙宁六年(1073) 废县为镇。元初复置县,后徙废。②即今天津市塘沽区新河街道办事处。北宁铁路在此有支线通北塘。③即今
①明置,属纳溪县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北一百一十里江门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纳溪县“倒马关”条下:“石虎关在县南百五十里, 明初置,通云贵之道。关前有石如虎,因名。”②在今贵州桐梓县北。《明史·刘綎传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