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家屯
即今山东东阿县南黄屯乡。清道光 《东阿县志》 卷2 《镇集》: “黄家屯在城北二十五里。”
即今山东东阿县南黄屯乡。清道光 《东阿县志》 卷2 《镇集》: “黄家屯在城北二十五里。”
即淮源庙。在今河南桐柏县城关镇东关。《元和志》 卷21桐柏县: “淮渎庙,在县西六十里桐柏山东北。”
唐南诏置,为宁北节度驻地。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二十二里,中所稍东。南诏后期属剑川节度。宋大理废。南诏置,在今云南省洱源县东南中所。为北边防御吐蕃要塞,宁北节度治所。唐贞元十年(794年),侨治于浪人矣罗
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》:玛察山“在(吉林)城西南界”。又,苇苫河“在(吉林)城西南界。源出玛察山,相近有乌勒间河流合焉。又有玛察河,亦出玛察山,俱北流入佟家江”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吴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有美堂“在府城内吴山最高处。宋嘉祐二年,梅挚出守杭州,仁宗赐诗,有‘地有湖山美’之句,挚因作堂名之。欧阳修为记。蔡襄书”。
又作梁甫。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新泰市西羊祜城。东汉改为梁甫侯国。西晋复为梁父县。隋改属鲁郡。唐贞观元年 (627) 省入博城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。属泰山郡。因境有梁父山,
1914年改定远县置,属四川嘉陵道。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西南三十里中心镇。《地学杂志》1914年第7、8号载 《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》称: “该县于元至元间复置武胜军,县东又有武胜山。” 故名武胜县
一名矿谷。在今山西垣曲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》:折腰山“在垣曲县西北七十里。中低而两头皆昂。相传旧有铜矿,凿久脊摧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倚亳川水“出北山矿谷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宁陵县东南宁王城。战国魏地,信陵君被封于此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秦二世元年(前209),周市至魏,“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”,皆此。古邑名。在今河南省宁陵县东南。战国魏地,信陵君被封于此。西
唐武德二年(619)置,属彭州。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六十里。贞观元年(627)属宁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中改名彭阳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析彭原县置,治今甘肃省镇原县东南。属彭州。贞观元年(62
又名瑞竹山。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4临江军: 瑞竹山 “去军城 (今临江镇)一里。本唐欧阳处士宅,有瑞竹色如烂银,故名瑞竹(筠)。地近江阜,众山环之,中一字犯御讳,故更曰瑞竹山”。《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