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鹿苑镇

鹿苑镇

即今江苏张家港市东鹿苑镇。清光绪 《常昭合志稿》 卷5: 鹿苑镇 “临鹿苑港,相传为吴王夫差豢鹿处,故名”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镇西有古黄泗浦口,唐天宝十二年 (753) 秋,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日本时,由此出航。1963年纪念鉴真逝世1200周年时,于此建石幢。


(1)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中部、盐铁塘畔。面积31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鹿苑,人口1600。相传春秋时为吴王夫差养鹿之地,故名;一说“鹿苑”为释迦牟尼成佛后始说法处,镇因庙庵得名。原属常熟县。1957年置鹿苑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62年划属沙洲县(今张家港市)。1983年复为鹿苑乡,1986年改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特产鹿苑大鸡(三黄鸡)。澄鹿公路、204国道经此。境西古黄泗浦口,系唐天宝年间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日本启锚地。1963年于此建石幢。镇东侧三孔大石桥,为明僧弘济募化所建。(2)在陕西省高陵县东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9平方千米。人口5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陵,人口1.8万。以唐鹿苑县得名。战国秦孝公置高陵县(今镇西南大古城),三国魏改为高陆县,北魏移治今镇老城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复为高陵县治至今。1913年置鹿苑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84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盛产蔬菜。有化肥、造纸、食品、农机等厂。西禹公路经此。为高陵—三原、永乐店、茹家、雨金公路起点。古迹有昭慧院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瓮 (甕) 山

    ①即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万寿山。元称瓮山,相传有老人凿石得瓮而得名。为元通惠河主要水源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白浮瓮山,即通惠河上源之所出也。” 清乾隆十六年 (1751) 改名万寿山。②在今陕西紫阳

  • 公主屯

    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北五十里公主屯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新民县:公主屯“在县治东北四十七里,户数一百二十,人口约九百。有公安分局”。

  • 邦都郎

    指今越南东南部顺海省藩朗一带。《明史·占城传》:成化十七年(1481),“古来遣使朝贡,言……自邦都郎至占腊止五处,臣兄权国未几,遽尔陨殁”。正德五年(1510)给事中李贯言:“占城自古来被逐后,窜居

  • 紻城

    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南英城乡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“泃河又南径紻城东,而南合五百沟水。水出七山北,东径平谷县之紻城南,东入于泃河。”

  • 乌蒙部

    宋代的部名,属叙州羁縻。在今云南昭通市境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69乌蒙府:“古为斗敌甸,乌蒙乃其酋长之祖名,历代相承皆有其地,宋时有名阿杓者始封为乌蒙王。”元代置乌蒙路。

  • 日勒县

    西汉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北定羌庙东十里。东汉兴平二年(195)为西郡治。《晋书·沮渠蒙逊载记》:蒙逊“遂攻秃发(傉檀)西郡太守杨统于日勒”。即此。北魏改名永宁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

  • 石固镇

    明置,属许州。在今河南长葛县西南二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许州:石固镇“商贾辏集处”。在河南省长葛市西南部。面积38.8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固,人口 7660。因村跨石梁河,东有固坟台

  • 海澶山

    即海坛山。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。《元和志》 卷29福州长乐县: 海澶山在 “县东一百二十里。山在大海中,周回三百里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、《方舆纪要》 等均作海坛山。

  • 西藏古地区名。《唐蕃会盟碑·碑阴 (藏文)》:“(吐蕃)南方之门、天竺,西方之大食,北方之突厥……”,此指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南境毗邻之门地区,在今西藏错那县以南的门达旺等喜马拉雅山麓之门域地

  • 三塔谷

    明置,属广宁卫。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北三塔子沟。明《万历武功录》卷10 《灰正列传》:“亡何,汉降夷乃路等七人,出镇边堡,走三塔谷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