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鲁阳县

鲁阳县

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鲁山县。《水经·滍水注》: “鲁山,县居其阳,故因名焉。” 西晋属南阳国。十六国后赵属南阳郡。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改为山北县。


本战国魏鲁阳邑,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鲁山县。“有鲁山,县居其阳,故因名焉”(《水经注·滍水》)。两汉、三国魏属南阳郡,西晋属南阳国。十六国前燕为荆州治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名山北县。北周又改为鲁山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雄军

    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天祐元年(904)以魏博节度使号为天雄军,治所在魏州(五代唐改名兴唐府,后晋改名广晋府,后汉改名大名府,在今河北大名县东)。五代为梁所并。唐末、五代方镇名。(1)唐大中三年(849年

  • 苏家庄集

   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四十五里苏家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5宁晋县图:东北有苏家庄集。

  • 社寮岛

    即今台湾基隆市基隆港入口东之和平岛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人聚居地,闽南方言称其屋为“社寮”,故以名岛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:基隆厅“当明之季,荷兰既据台南,而西班牙亦入鸡笼,筑垒驻兵,以相角逐,则今

  • 九龙井

    又名九井。在今安徽亳州市城南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三》:唐开元二十九年(741),“亳州老子祠九井涸复涌”。

  • 文义县

    唐武德三年(620)置,属绵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南境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昌隆县。

  • 南山站

    元置。即今湖南长沙市东南南山铺。明废。元置,即今湖南省长沙市东南南山铺。明时废。

  • 伊山

    一名桓山。在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东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伊山“在衡阳县(今衡阳市)北三十里。《括地志》:伊山,晋桓伊读书处”。

  • 西柴里

    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安二年(372)四月,“徙海西公于吴县西柴里,敕吴国内史刁彝防卫,又遣御史顾允监察之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苏州市。东晋咸安二年(372年)徙海西公司马奕于此。

  • 利港

    在今江苏江阴市西。东北入长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江阴军:利港“在县西五十里。《四番志》云:本名渔浦,因鱼得利,因名”。南宋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99:北宋乾兴元年(1022),“江阴军属县有利港,久废

  • 散花洲

    在今湖北黄石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3兴国军: 散花洲 “在大冶县大江中流之南。世传周瑜败曹操于赤壁,吴王迎之,至此酾酒散花以劳军士,故谓之吴王散花洲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大冶县: 散花洲 “在西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