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驮排山

驮排山

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永康州:驮排山“在州(治今中东镇)西。山溪诸水汇而为江, 南至罗阳县境, 下流入于丽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地

   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。清末太平军起义,曾设指挥部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北。清末太平军起义,曾设指挥部于此。

  • 金源堡

    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淳化县: 金源堡 “堡立泾水中,四面斗绝,上有洞窟数十,盖昔人避乱之所”。

  • 束馆镇

    又名束庙堡。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六十里束馆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大名府元城县:“束馆堡在府(今大街乡)东六十里。以有束皙庙而名。亦曰束馆镇。”在河北省大名县东南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

  • 龙和城

    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南二十九里腰站。宋大理废。在今云南省禄丰县东南白家洼附近,一说今禄丰县东南腰站。唐代西爨重城,“自曲州、靖州西南昆川、曲轭、晋宁、喻献、安宁距龙和城,通谓之西爨白

  • 小越市

   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十六里小越镇。清光绪《上虞县志》卷18引《万历志》:小越市“在县(旧治丰惠镇)东北四十里”。

  • 鸿德苑

    东汉雒阳苑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津城门外。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 载: 永寿元年(155) 六月,“洛水溢,坏鸿德苑”。即此。

  • 博阳山

    ①博亦作 “傅” 或 “敷”。此为何山,位于何地? 各家说法不一。《尚书》 伪孔传及 《史记集解》 均认为 “敷浅原,一名博阳山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历陵县: “傅阳山、傅阳川在南,古文以为敷浅

  • 常道乡

    又称常道城、苌道城。在今河北省廊坊市西。三国魏甘露二年(257年)燕王宁之子璜被封为常道乡公,北魏孝文帝封宇文英为常道乡公,皆即此。

  • 左城

    亦称左人城。在今河北唐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普通七年(526),北魏“五原降户鲜于修礼等帅北镇流民反于定州之左城”,即此。又作左人城。在今河北省唐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普通七年(526年),北

  • 黑峪街

    即今河南滦川县东五十三里合峪镇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 咸丰七年 (1857) 九月,“其大股数百,由嵩县孙家店抢掠,窜至嵩、卢交界之黑峪、栾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