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香泉镇

香泉镇

①即今江苏江浦县西北汤泉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府江浦县 “高望镇” 条下: “县西三十里有香泉镇,以近汤泉而名。《志》 云: 泉在镇西南五里。本名汤泉,明初赐名香泉。”

②即今陕西宝鸡县西香泉镇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) 置巡司于此。清裁。


(1)在安徽省和县北部。面积103.35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香泉,人口2170。因本地有硫黄味的温泉,其泉有灌溉农田、洗衣、洗澡、治皮肤病之利,故有人美其名曰“香泉”,又叫“太子汤”。据说:南北朝时,梁朝的昭明太子在香泉住过,又说他身患疥疮,在这里洗澡治病,后人为纪念太子,又把香泉叫做“太子汤”。香泉街原叫平病镇,曾改为建德镇,民国时改为香泉。解放初设香泉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。1992年孙堡乡并入。2001年改置香泉镇。主产稻、油菜籽、小麦。有砖瓦、水泥、禽蛋加工等厂。全和、乌西公路交会于此。(2)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部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香泉镇,人口1350。镇以驻地名。北魏为南由县治,唐元和三年(808年)废。北宋开宝二年至蒙古至元七年(969—1270)为陇安县治。明已称香泉。1951年设香泉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7年设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等。有大理石加工厂。汽车通宝鸡市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如皋场

    唐大和五年(831)置,属扬州。即今江苏如皋市。五代南唐保大十年(952)升为如皋县。

  • 乌兰布通山

    又作五兰布通山。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南乌兰布统乡北之大红山。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)抚远大将军福全率清军在此击败准噶尔噶尔丹。古山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南乌兰布统乡大红山。清康熙二十九年

  • 舜井

    在今浙江上虞市治百官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绍兴府: 舜井 “在上虞 (今丰惠镇) 西北三十五里兴教寺,傍有象田,或者以为的对”。

  • 猫雾捒

    在今台湾台中市西南屯区。为高山族平埔人村社名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 台湾县: “夫台中固土番之地,所谓猫雾捒者也。” 清康熙五十五年 (1716) 由岸里社阿穆请准开垦,为台中市最早开发处。

  • 兔床山

    在今河南西部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 ·中次十一经》: “丰山东北八百里曰兔床之山,其阳多铁,其木多藷, 其草多鸡谷。” 按丰山, 清毕沅谓在河南南阳府治 (今南阳市) 东北; 又兔床山东一

  • 铁桥节度

    唐贞元十年 (794) 南诏破吐蕃后置,治所在铁桥城 (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,金沙江西岸塔城附近)。辖境约当今金沙江上游往东至雅砻江间云南及四川的部分地区。南诏后期废入剑川节度。唐咸通年间,南诏

  • 南川砦

    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改南山堡置,属河州。在今甘肃临夏县东南。元废。

  • 黄塘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 “大峒寨” 条: “西村、黄塘……八寨,皆在(封川) 县北文德乡。”

  • 观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胶东国。治所在今山东海阳县西北发城镇。以在观水之阳为名。东汉属北海国。西晋废。北魏兴和中复置,属东牟郡。北周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为牟州治。大业初属东莱郡。唐初属登州。贞观中废。

  • 李村

    ①在今安徽阜阳市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州李村:“宋绍兴十年,金人围顺昌,为刘琦所败,移砦于李村。”即此。②即今山东青岛市东北李沧区李村镇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卷2《市廛》有李村。民国间曾设镇。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