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馆陶县

馆陶县

①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即今河北馆陶县(南馆陶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16馆陶县: “陶丘在县西北七里。……赵时置馆于其侧,因为县名。” 三国魏为阳平郡治。北周为屯州治。隋属武阳郡。唐属魏州。宋属大名府。金移治今山东冠县西北北馆陶镇。元属濮州。明属临清州。清属东昌府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49年划归河北省,移治今馆陶县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阳平郡。寄治无盐县 (今山东东平县东南)。北魏移今宁阳县境。


(1)古县名。东晋侨置,治今安徽省固镇县境内。南朝齐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南部、卫河西岸,东邻山东省。属邯郸市。面积456平方千米。人口29.3万。辖4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馆陶镇。以城西北7里有陶丘,赵国在其侧设馆得名。西汉置馆陶县,治南馆陶(今治),属魏郡。《元和郡县志》魏州馆陶县:“陶丘在县西北七里。《尔雅》曰:再成为陶丘。赵时置馆于其侧,因为县名。”三国魏属阳平郡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属屯州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徙治今北馆陶,属魏州,三年改属武阳郡。唐先后属屯州、魏州、魏郡、魏州。大历七年(772年)改名永济县,旋复名馆陶。宋、金属大名府。元属东平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废县,旋复置,属山东省布政使司东昌府。弘治二年(1489年)改属临清州。清属东昌府。1912年属济西道,1914年改属东临道。1928年直隶山东省。1937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。1949年属河北省邯郸专区,县治迁今址。1952年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。1958年并入冠县,1961年复设馆陶县。1965年卫运河以东部分并入冠县、临清县,馆陶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3年改属邯郸市。地处河北平原南端,地势平坦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机械、酿酒、造纸、轻化等工业。邯馆、济馆铁路,106、309国道,邯馆等公路经县境。古迹有汉驸马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梅花隘

    在今广东翁源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翁源县: 梅花隘 “在县东南百二十里,亦接河源县境”。

  • 丸都城

    亦名丸都山城。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五里山城子。公元209年至427年为高句丽都城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毋丘俭传》:正始中伐高句丽,“(句丽王)宫连破走,俭遂束马县车,以登丸都,屠句丽所都”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

  • 石榴红

   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九十四里。清代为开化府总兵左营都司驻地。后废。彝语“石榴红”意为赶街处。

  • 沙坪墟

    即今广东鹤山市驻地沙坪镇。清道光《鹤山县志》卷1:“市集”有沙坪墟。1949年鹤山县由鹤城镇移治于此。

  • 新开岭

    在今湖北通山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通山县: 新开岭在 “县北七里。路出岭下,险峻殊绝。宣德间凿其巅,为兴国必由之路”。

  • 鼠囤

    亦作老鼠囤。在今四川屏山县境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 万历间讨腻乃,“游击万鏊蹑击撒假于鼠囤,获其妻子”。约在今四川省屏山县境。明万历十五年(1587年)游击万鏊攻邛部属夷酋撒假于此。

  • 塔勒奇城

    清乾隆二十六年 (1761) 建。为伊犁九城之一。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十里塔尔吉,设守备驻守。清祁韵士 《西陲要略》 卷2: 塔勒奇城 “即以山名名之”。伊犁九城之一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西。清乾隆

  • 卜门山

    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��嘉县: 卜门山在“县(治今��嘉街)东北三十里。高可千仞,最为险峻。《志》云,即楚雄峨碌之支也。高耸

  • 普陀宗乘之庙

   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正北。清乾隆三十二年 (1767) 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形制建造。“普陀宗乘” 是藏语 “布达拉” 的汉译,故又有“小布达拉宫” 之称。建成之时,由伏尔加河流域返回祖国的厄鲁特蒙古

  • 小封县

    唐咸亨二年(671)于故金川县置,属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垂拱二年(686)为吐蕃所陷,废。后复置。五代时,移治废通化县,改为通化县。古县名。唐咸亨二年(671年)以生羌户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东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