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海卫
明洪武三十一年 (1398) 置,属山东都司。治所即今山东荣成市西南靖海镇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 省入文登县。
(1)古地名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置,治今山东省荣成市西南靖海。属山东都司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省入文登县。(2)集镇名。在山东省荣成市境西南部。属人和镇。人口3100。为原靖海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等。渔业生产较发达,有远洋和近海捕捞船队。有冷藏、石矿、水泵、渔粉、船舶制造、砖瓦等厂。境内有马沙、石沙公路。东部槎山有千真洞、九龙池等名胜古迹。
明洪武三十一年 (1398) 置,属山东都司。治所即今山东荣成市西南靖海镇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 省入文登县。
(1)古地名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置,治今山东省荣成市西南靖海。属山东都司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省入文登县。(2)集镇名。在山东省荣成市境西南部。属人和镇。人口3100。为原靖海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等。渔业生产较发达,有远洋和近海捕捞船队。有冷藏、石矿、水泵、渔粉、船舶制造、砖瓦等厂。境内有马沙、石沙公路。东部槎山有千真洞、九龙池等名胜古迹。
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北龙颈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清远县西北有龙颈墟。
在今河南叶县南十二里尤潦铺。清同治《叶县志》卷1:牛老陂“即荷蓧丈人止子路宿处。今尤潦铺是其地”。
亦作渡田河。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、龙川县东北之寻邬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杜田河“在县北。《志》云:水自安远寻邬保东流百五十余里,复折而西流,名曰赤水渡。又西南流入龙川县界,为河明潭,下流注于东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兴元初,“(朱)泚遣张光晟将兵五千屯九曲,去东渭桥十余里”。
即今浙江黄岩市东南六十里金清镇。清设金清汛。光绪 《黄岩县志》 卷7 “金清台” 后案语称: “金清港有炮台一,阮文达元抚浙时筑,今圮。”
在今上海市崇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“清潭港”条:“嘉靖三十二年,倭寇从水窦港登,劫攻东南水门及东北栅,城陷。三十八年,复由水窦港登岸,盘据三沙,官军就围之,贼寻遁去。”
①金置,属虹县。即今安徽泗县北屏山镇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讹作千仙镇。②即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长坡镇南旧城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③即今广西平南县南一百二十里平山镇,与容县接界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平南县图:
又作朝谷堡。即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三十五里安国乡。《旧唐书·德宗纪 》: 贞元七年 (791),“泾原帅刘昌复筑平凉城。……刘昌筑胡谷堡,改名彰义堡。堡在平凉西三十五里,亦御戎之要地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
在今河南新郑市城内。春秋郑大夫子产所居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东里子产润色之。”何晏《集解》:“子产居东里,因以为号。”邢昺《疏》:“东里,郑城中里名。”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城内。春秋郑国大夫子产居此,世称东
在今福建漳州市南郊九龙江北岸丹霞山下。为闽南著名佛寺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,历代屡经修葺。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。主体建筑有天王殿、大雄宝殿和藏经殿。大雄宝殿内奉金身坐佛三尊,殿右悬铜钟一口,系元代延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