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青门

青门

①一作青城门、霸城门。即西汉长安城东南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二十里。因景帝元年 (前156) 有青雀群集门上,又称青雀门。又因门上有绮丽的木刻装饰,亦称青绮门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 天凤三年 (前16) 七月,“霸城门灾,民间所谓青门也”。

②唐诗人借用西汉旧称,以长安东面之通化门、春明门、延兴门为青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。许景先《折柳篇》: “春色东来渡渭桥,青门垂柳千百条”,此青门指通化门,门近东渭桥。李洞 《送人归觐河中》诗: “青门冢前别”,此青门指春明门,门外有汉萧望之墓。李商隐 《乐游原》: “春梦乱不记,春原登已重; 青门弄烟柳,紫阁舞云松。” 此青门指延兴门,春原指门内乐游原。

③指宣平门。汉长安城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遗址) 东出北头第一门。王仲殊 《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获续记》 认为,后秦时的青门应是经过两次重修,在十六国时仍作为一个完整城门存在的宣平门。

④指汉长安城宣平门外的东都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十六国北朝时改东都门为青门。《后汉书·蓬萌传》 载: “时王莽杀其子宇,萌谓友人曰,三纲绝矣,不去祸将及人,即解冠挂东都城门。” 唐李贤注: “东都门,今名青门也。”


(1)又称青城门、霸城门。汉长安城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东南门。景帝元年(前156年)有青雀群集于门上,故又称青雀门。又因门上有绮丽的木刻装饰,故又称青绮门。广陵人召平为秦东陵侯,秦亡,为布衣,种瓜青门外,即此。(2)唐代诗人借用西汉旧称,通称当时长安城东面三座门(自北向南为通化、春明、延兴)为青门。因东方于五色属青,故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化穆县

   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436)置,属绥建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东南五十里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南绥州。贞观十三年(639)又废。

  • 牛渚镇

    采石镇本名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 裴注引《江表传》曰:“策渡江攻(刘)繇牛渚营,尽得邸阁粮谷、战具,是岁兴平二年也。”《晋书·袁宏传》:“谢尚时镇牛渚,秋夜乘月,率尔

  • 三十六峰

   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少室山。唐李白《元丹邱歌》:“元丹邱,爱神仙。朝饮颍川之清流,暮还嵩岑之紫烟。三十六峰常周旋。”清同治《河南通志》卷7:“嵩山居四岳之中,故谓之中岳,其山二峰,东曰太室,西曰少室。…

  • 杜生铺

    即今河北沧县西北五十六里杜生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献县图:东北有杜生铺。

  • 青衣

    指今四川乐山市。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 东晋永和三年 (347),“大司马桓温率水军伐势。温次青衣,势大发军距守”。宋郭允蹈 《蜀鉴》: “青衣,今嘉州。”见“葵青区”。

  • 匡州

    ①唐武德六年(623)于绥福县境侨置,治所约在今陕西吴堡县西。贞观二年(628)省入延福县。《寰宇记》卷38谓匡州置于隋,后废。唐武德六年复置。②唐贞观三年(629)改南云州置,治所在勃弄县(今云南弥

  • 乐游原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大雁塔东北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神爵三年(前59)春,“起乐游苑”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8:乐游原“居京城之最高,四望宽敞。京城之内,俯视指掌。每正月晦日、三月三日、九月九日,京城士女,咸就

  • 武德县

    ①秦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东南十四里大城村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注引孟康曰: “始皇东巡置,自以武德定天下。” 故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 延康元年 (220),“封王子叡为武德侯”。

  • 特洞山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: 特洞山 “在府城东洪州司西南五十里”。山上有特洞寨。

  • 安宜府

    元至元十六年(1279)改宝应军置,属淮安路。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。二十年(1283)改为宝应县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改宝应军置,治宝应县(今属江苏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。二十年府废,复为宝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