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化镇
北宋改青化堡置,属肤施县。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北青化砭镇。
在陕西省岐山县东部。面积38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青化镇,人口 3430。明万历年间有村,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名青化镇。1949年设青化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7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,盛产油菜籽、辣椒。为县粮油主产区之一。有电石、农机、机砖等厂。有公路南接西宝公路北线。
北宋改青化堡置,属肤施县。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北青化砭镇。
在陕西省岐山县东部。面积38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青化镇,人口 3430。明万历年间有村,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名青化镇。1949年设青化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7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,盛产油菜籽、辣椒。为县粮油主产区之一。有电石、农机、机砖等厂。有公路南接西宝公路北线。
在今四川忠县西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9忠州:“西北五里有木莲洞。宋钱求之诗云:鸣玉溪边堪寓目,木莲洞下更关情。”木莲洞以木莲而名。木莲树产于鸣玉溪滨。《白居易集》卷18:“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,
西汉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。三国魏废。
一名楚堰。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里。《水经·湍水注》: 湍水 “历冠军县西北,有楚堨,高下相承八重,周十里,方塘蓄水泽润不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邓州: 楚堰,“或曰,杜预所作,引湍水溉田千余顷”。
明洪武五年(1372)改静江王府置,属广西都司。在今广西桂林市。后废。
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襄垣县:小漳水在“县西北六十里。源出沁州流入境,合于涅水,亦谓之铜鞮水”。
①唐武德中置,治所在义泉县(今贵州湄潭县)。贞观十六年(642)废。②唐贞观十一年(637)改智州置,治所在南流县(今广西玉林市)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牢州“以牢石为名”。后废。乾封三年(668)复置
①秦置,属胶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高密市西南四十里前田庄。西汉文帝十六年 (前164) 封齐悼惠王子印为胶西王,都高密。本始元年 (前73)改置高密国。东汉属北海国。三国魏属城阳郡。北魏属高密郡。北齐废。
又名玄帝庙、上帝庙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建,在今辽宁盖州市城内西大街路北。为供奉玄天上帝(即玉皇大帝)宫观。今仅存正殿,塑像早已不存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又名馒头村。在今北京市海淀西十六里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03引《燕都游览志》:“以其地为西山门径,故名。”
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金华府:太阳岭在“府东北五十五里。高峻若与太阳齐,逾岭即浦江县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