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隆州

隆州

①亦作崇州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南梁北巴州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86阆州: 隆州 “取其连冈,地势高隆为郡名。后魏 《典略》 云: 此州故有隆城坚险,因置隆州”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南部、南充、苍溪、蓬安等市县地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巴西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隆州,四年 (621) 辖境南部缩小,先天二年 (713) 改为阆州。
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隆平县 (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)。六年 (623) 改为南隆州,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③五代北汉置,治所在今山西祁县东南。后废。

④北宋政和四年 (1114) 置,治所在兴隆县(今广西东兰县南)。宣和三年 (1121) 废为威远砦。

⑤南宋隆兴元年 (1163) 改仙井监置,治所在仁寿县 (今四川仁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地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废。

⑥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改济州置,属会宁府。治所在利涉县 (今吉林农安县)。《金史·地理志上》 隆州: “大定二十九年,嫌与山东路济州同,更今名。” 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、德惠、双阳等县及长春市地。贞祐初升为隆安府。

⑦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隆州千户置,属建昌路。治所在大隆城 (今四川德昌县西北。一说在今会理县北境)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属建昌府。后废。


(1)西魏废帝时改南梁州置,治阆中县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市。隋大业初改巴西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隆州。先天二年(713年)改阆州。(2)五代北汉置,治今山西省祁县东南。属太原府。后废。(3)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置,治兴隆县(今广西东兰县南)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废。(4)南宋隆兴元年(1163年)改仙井监置,治仁寿县(今属四川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、井研等县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废。(5)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改济州置,治利涉县(今吉林农安县)。贞祐初升为隆安府。(6)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置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北。属建昌路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梁戍

    东晋置,在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》:南朝宋泰始二年(466),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彭城,遣从子索儿引兵向广陵,为张永、萧道成所败,“索儿引军顿石梁”。即此。

  • 剪子湾

    在今四川雅江县西尖子湾山附近。为打箭炉 (今康定县) 入藏南路驿站之一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: 麻盖中 “四十里上大雪山,至剪子湾,有塘铺。山颇陡险,亦有瘴气。下山,复盘折登山,四十里过波浪工塘

  • 阿蛮国

    即今伊朗哈马丹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。”

  • 鱼祈塘

   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 南宋淳熙十年 (1183),“命秀州发卒浚治华亭乡鱼祈塘,使接淞江太湖之水; 遇旱,即开西闸堰,放水入泖湖,为一县之利”。

  • 苦竹派

    又名古竹。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古竹镇。西隔东江与博罗县为界。明于此置宽仁里巡检司,后迁至桃子园。清为汛,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
  • 尚安郡

    亦作上安郡。西魏改武进郡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尚安县 (今四川南坪县西北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
  • 兰州市

    1941年析皋兰县城区置,为甘肃省会,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。在甘肃省中部、黄河上游河畔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.3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1687 平方千米)。人口304.4万(市辖区194.9万),除汉族

  • 清水谷

    即鬼谷。在今陕西三原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31三原县: 清水谷 “一名鬼谷。昔苏、张师事鬼谷先生学,即此谷也”。

  • 吴翁湖

    一作吴公湖。即今江苏兴化市北蜈蚣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3高邮军:吴公湖“在兴化县。《旧经》云,昔有吴尚隐居湖侧”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:吴翁湖“在兴化县北二十三里。西接海陵溪,东流为海沟河,至白驹场入

  • 应亭

    战国秦地。在今陕西大荔县境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五年(前302),“魏王来朝应亭,复与魏蒲阪”。《集解》:徐广曰,“《魏世家》云会临晋”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。战国秦昭王五年(前302年),魏王来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