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陵州

陵州

①北周闵帝元年 (557) 置,治所在普宁县 (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陵州:“因陵井以为名。陵井者,本沛国张道陵所开,故以陵为号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井研二县及简阳市、双流县部分地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隆山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陵州,治所在仁寿县 (今仁寿县东二里)。贞观元年 (627) 徙治今仁寿县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仁寿郡,乾元元年(758) 复为陵州。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改为陵井监。

②蒙古宪宗三年 (1253) 升将陵县置,属济南路。治所即今山东德州市。至元二年 (1265) 降为陵县,次年复为州,属河间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陵县。


(1)北周闵帝元年(557年)置,治普宁县(今四川仁寿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、井研等县。隋大业初改隆山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陵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仁寿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陵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改陵井监。(2)蒙古宪宗三年(1253年)升将陵县置,治今山东省德州市。辖境相当今德州市一带。至元二年(1265年)降为陵县。次年复为州。明洪武初又降为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福州

    元元贞元年(1295)升安福县置,属吉安路。治所即今江西安福县。明洪武初仍降为安福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安福县为州,治今江西省安福县。属吉安路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安福县地。明洪武初复降为县。

  • 南天水郡

    南朝宋侨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。后废。(1)南朝宋置,治略阳县(今湖北宜城市东)。辖境约今湖北省宜城市东部一带区域。南朝梁废。(2)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置,治水南县(今甘肃礼县东北长

  • 邶城镇

    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南三十里邶城村。西周初所封邶国,都于此。

  • 七琴墟

    亦作七擒市。即今江西新干县东南四十四里七琴镇。明嘉靖《临江府志》卷3:新淦县市镇有七擒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6新淦县:“芦岭又迤东稍南行十里至七琴。”

  • 即东县

    1945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即墨县东部析置,治汤上村(在今山东即墨市东)。1949年迁治店集(今即墨市东北店集镇)。1956年撤销,并入即墨、海阳二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即墨县青烟公

  • 㟭山

    即岷山。 今四川岷山。 《荀子·子道》: “江出于㟭山, 其始出也, 其源可以滥觞。”

  • 坭陂墟

    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南二十里兴宁江右岸泥陂镇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兴宁县图: 县东南有坭陂墟。

  • 白杨县

    唐渤海国置,属庆州。治所当在今吉林珲春市境。后废。

  • 谈虏山

    又作铜虏山。在今云南马龙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) 铜濑县: “谈虏山,迷水所出。”

  • 茶店场

    即今四川永川市东茶店乡。清光绪 《永川县志》 卷3: 茶店场在 “县东十五里。创自前明。相传建文帝过宿,茶庵乃其遗址,场因名焉。庵在街西,铺户百余家。……为川东大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