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陕县

陕县

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。西汉属弘农郡。东汉属恒农郡。西晋属弘农郡。北魏为弘农郡治。后改为北陕县。北周复改为陕县,为崤郡治。隋开皇初为陕州治。大业三年(607) 改属河南郡。义宁元年 (617) 为弘农郡治。唐为陕州治。元属河南府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省入陕州。1913年改陕州为陕县,属河南豫西道,寻属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60 年撤销陕县,并入三门峡市。1962年复置陕县,移治今三门峡市。


在河南省西部、黄河南岸,北临山西省。属三门峡市。面积 1763 平方千米。人口34.3万。辖4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大营镇。西周时周、召二公以陕原(即陕陌)为界分陕而治,故名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河南府陕州:陕原“在州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括地志》:周、召分陕,不因城名,从原而界也”。战国为陕邑,先后属魏、韩、秦。秦置陕县(今三门峡市西旧陕县),属三川郡。汉属弘农郡。三国魏、西晋因之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陕州,治陕县,十八年废。北魏宣武帝改陕县为北陕县。东魏天平初复置陕州,西魏大统三年(537年)废。北周改北陕县为陕县,周明帝复置陕州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废陕州,陕县属河南郡;义宁元年(617年)于陕县置弘农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弘农郡为陕州,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陕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陕州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废陕县入陕州,属河南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陕州直隶州。1913年废陕州为陕县,属豫西道。1914年属河洛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陕州专区驻地。1952年属洛阳专区。1960年废陕县入三门峡市。1962年复置陕县,移治今址。1969年属洛阳地区,1986年改属三门峡市。地处崤山山地、黄土塬和黄土丘陵区,黄河流经北部边缘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烟叶为主。矿产有煤、石膏、铝土、重晶石等。工业有冶金、建材、煤炭、化工、电器等。陇海铁路、连霍高速公路和209、310国道及三洛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温塘摩崖造像、达摩塔、安国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香山场

    ①元置,在今广东珠海市。元 《大德南海志》 卷6有香山场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 香山盐场 “在香山县 (今中山市) 东南一百里香山寨北。《县志》,地名濠潭,明洪武初建,今省”。②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六

  • 旧州汛

    即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旧州镇。清有隆林营外委驻守。

  • 湄陂

    又名眉陂。即湄湖。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,与淮南市交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颍州下蔡县:“东北八十里有湄陂,皆隋末废,唐复之,溉田数百顷。”

  • 遐来物

    古国名。又作吉利门。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北爪哇海中之卡里摩爪哇群岛。一说在今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米那哈撒半岛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云阳

    ①春秋吴邑,后属楚。即今江苏丹阳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丹阳县:“本楚之云阳邑,秦曰曲阿县。”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》 亦谓丹阳县为“战国楚云阳邑”。②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四十里前头村北。《史记·秦

  • 龙纳城

    宋大理时置,在今四川会东县西南姜州乡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姜州:“乌蛮仲牟由之裔阿坛绛始居閟畔部,其孙阿罗仕大理国主高泰,是时会川有城曰龙纳,罗落蛮世居之,阿罗挟高氏之势,攻拔之,遂以祖名曰绛部。”

  • 索卢水

    在今河北枣强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枣强县: 索卢水在 “县西北三十里。亦曰潢卢河。自故城县境流经县西南,复折而东北出,至河间府阜城县,合于刘麟河。旧有广川长河之名。又故索卢县亦以此名也”。

  • 珠场

   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六十里。旧为采珠之所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珠场。明洪武时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掩水

    在今湖南江永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5永州府: 掩水 “源出大掩山下,有石掩穴口,故名。东流与沲水合,经三江口与潇水、舜源水合”。

  • 侯马晋国遗址

    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汾、浍两河交汇地。是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旧址。古城已圮,仅存宫殿台基残迹。1956年开始在此进行大规模的探查与发掘,发现两组古城遗址,早期有白店古城址,晚期有平望、牛村、台神、马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