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山县

阳山县

①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攸县西南六十里。初元元年(前48)封长沙剌王(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 误作“孝王”)子宗为阳山侯,即此。寻改名阴山县。

②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东青莲镇东南连江之北。东汉并入阴山县。三国吴孙皓复置,改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阳山县南连江之南。梁属阳山郡。隋属熙平郡。唐属连州, 神龙元年(705)移治今阳山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2连州:阳岩山“在阳山县西十二里。《旧经》云, 日出光照此山,因名”。县以阳岩山为名。元属桂阳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属韶州府,十四年(1381)改属连州。民国初属广东岭南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

③唐武德元年(618)升阳山镇置,属登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大渡河南岸。《寰宇记》卷77通望县:阳山县“因山为名”。九年(626)属雅州,贞观二年(628)属嶲州,大足元年(701)属黎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通望县。唐陈子昂《送魏兵曹使嶲州得登字》诗云:“阳山淫雾雨,元子慎攀登。”即此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攸县西南六十里。初元元年(前48年)封长沙剌王(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误作“孝王”)子宗为阳山侯,即此。属桂阳郡。寻改名阴山县。(2)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四川省汉源县东南大渡河南岸。属黎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通望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广东省西北部、连江中游,北邻湖南省。属清远市。面积 3242 平方千米。人口52.6万。辖20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阳城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引《九域志》:“阳山县有阳岩山,日出先照,故名阳山。”秦末设阳山关。西汉设阳山县,治今县东南,属桂阳郡。东汉省阳山县入阴山县。三国吴复置阳山县,改属始兴郡。南朝齐省阴山县入阳山县。南朝梁、陈阳山县属阳山郡。隋属熙平郡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移今治,属连州。宋属连州。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属桂阳州。明初改属韶州府,洪武十四年(1381年)仍改属连州,隶广州府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改属连州直隶州。1914年属岭南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,1950年属北江专区。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,1956年属韶关专区。1959年撤县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,1960年复县。1970年属韶关专区,1983年属韶关市,1988年改属清远市。属南岭山地一部分,为喀斯特高原盆地。地表起伏大,东北端的石坑崆(猛坑石)海拔 1902 米,是广东省最高峰。连江自西北向东南流贯中部,有秤架河、岭背河、七拱河汇入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,并产玉米、甘薯、花生、大豆、木薯。盛产油茶、茶叶。是广东省山棕、乌桕、油桐、蓖麻、杂木、蚕桑种植基地之一。广东省林业重点县之一,有杉、马尾松、樟、杂木、毛竹等。建有乳阳八宝山自然保护区。特产洞冠梨、阳山板栗、酥梨、阳山鸡和青莲豆豉。有煤、铁、钨、铜、铅、锌、大理石、石灰石、瓷土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化肥、造纸、制糖、建材、食品、森工、机械等。是全国小水电重点县之一。107、323国道和梅岭公路在县境交会。连江通航。名胜古迹有贤令山游息洞和摩崖石刻、北山寺、钓鱼矶旧址以及黄燕岩、仙狮岩。连江同冠峡、夹理峡、龙牙峡等峡江山水和水口风光为风景旅游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屯山

    亦作马毛山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(一说在今甘肃平凉市西)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登为姚苌所败,“遂奔平凉,收集遗众入马毛山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卷3平凉县:马屯山“在县西。《十六国春秋》云:姚苌与苻登战于高

  • 宁海州

    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)升宁海军置,属山东东路。治所在牟平县(今山东烟台市东南宁海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大姑河以东地区。元初属益都路,至元九年(1272)直属中书省。明洪武初省牟平县入州,属莱州府。

  • 南屏村

    旧名沙尾。即今广东珠海市西南南屏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9: 香山县有南屏村。

  • 麻逸国

    一译摩逸国。故地或以为在今菲律宾群岛的民都洛岛,或以为兼指吕宋岛等地。据元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 卷332 “阇婆” 条记载: “又有摩逸国,太平兴国七年载宝货至广州海岸。” 《诸蕃志》、《岛夷志略》 和

  • 鸿化堰

    古青神渠。在今四川青神县北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嘉定之青神,有堰曰鸿化,则授成其长吏,应期而功毕。” 即建于唐太和中,为僚族张武所开,历代维修,扩大灌溉面积。明嘉靖间复开截江水,“直灌田四十余里”。

  • 正安州

    清雍正二年(1724)改真安州置,属四川遵义府。治所即今贵州正安县。雍正七年(1729)随遵义府改属贵州。1913年改为正安县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真安州置,治今贵州省正安县。属遵义府。1913

  • 五常堡

    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北常堡乡。清同治八年(1869)置协领于此。光绪《大清帝国全图》吉林省五常县北有五常堡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五常县:“县属五常堡,在县市之北三十五里。”

  • 练宗

    又作连阿、那安、练营。治所即今西藏日喀则市东南联阿。“练”,藏语意为鼓形畜圈。

  • 九门口关

    即一片石关。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一百一十里,南与秦皇岛市接界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二》:一片石关,“城东有九门水口,有水分九道,南下合为一流,因名”。

  • 北新成县

    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68引《十三州志》云:“河间有新城,故此加北字。”东汉改为北新城县。北魏改名新城县。北齐复名北新成县,寻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