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南县
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阆中县析置,治水观音 (今四川阆中市东南水观镇)。以在阆中之南而得名。1935年4月废。
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四川省阆中县南部嘉陵江以东水观地区及仪陇县一部析置。治今阆中市水观音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阆中县析置,治水观音 (今四川阆中市东南水观镇)。以在阆中之南而得名。1935年4月废。
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四川省阆中县南部嘉陵江以东水观地区及仪陇县一部析置。治今阆中市水观音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即今湖南汉寿县西黄城港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) 尝移龙阳县治此。
在今湖南长沙市岳麓山白鹤泉上方。蔡锷(1882—1916),原名艮寅,字松坡,湖南邵阳人。1899年留学日本,1900年回国,准备在汉口发动武装起义,事败再渡日本,改名锷,以示投笔从戎的决心。1903
即闾川县。在今陕西旬县西南三十里吕河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作“驴川县”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陕西省旬阳县西。属金州。贞观二年(628年)废。
在今四川万源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太平县: 蓝津关 “在县东北”。《清一统志· 太平厅》: 蓝津关 “在厅东三十里。旧名滩津关。四山环阻,中通鸟道,为要害地”。
即汜洲。在今河南汉寿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 亦作氾洲。
即遂度县。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地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 作 “逐度”。
元置,在今江苏邳州市东北。
唐开元七年 (719) 分新秦县置,属胜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境。十四年 (726) 废。
元置,为水站。即今湖南常宁县东北柏坊镇。元置,即今湖南省常宁市东北柏坊。明时改柏坊驿。
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太原府阳曲县:“汉栅山在府东北六十里。相传汉时尝置栅屯兵于此, 因名。其北接盂县之鸦鸣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