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铅山县

铅山县

五代南唐保大中升铅山场置,属信州。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铅山县: 铅山 “南唐升元二年置铅场,保大中改立铅山县皆以山名也”。南宋绍定中,迁治今铅山县永平镇北。元至元二十九年 (1292) 升为铅山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降为县,属广信府。还治今永平镇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49年徙今铅山县 (河口镇)。


(铅yán) 在江西省东北部、信江上游,南邻福建省。属上饶市。面积2178平方千米。人口41万。辖9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河口镇。五代南唐昇元四年(940年)因地出铅、铜、青碌,故析弋阳、上饶五乡地置铅山场(铅,古通“沿”)。保大二年(944年)升铅山场为县,治今县东南永平镇,属信州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铅山在县西南七里。旧名桂阳山,又名杨梅山。唐时山出铅,百姓开采,十而税一。建中元年封禁,贞元元年复开,隶饶州永平监。寻又废。山亦出铜及青碌。南唐昇元二年置铅场,保大中改立铅山县,皆以山名也。”北宋开宝八年(975年)曾一度直隶京师,后还隶信州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升为铅山州,移治霞落园(今永平镇西北),属江浙行省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为县,仍治今永平镇,属广信府。1912年隶江西省,1914年隶豫章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49年属上饶专区,县人民政府迁驻今址。1970年属上饶地区,2000年属上饶市。地处武夷山北麓,信江横贯北部。农产稻、大豆、油菜籽、烟叶等,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省茶叶、蚕茧生产重点县。森林资源丰富。境内辟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。有铅、锌、铜、石灰石等矿。工业有电力、采矿、机械、水泥、造纸、酿造、制茶等。永平铜矿为国内铜矿基地。古汉酒、连史纸、陈醋为名产,传统手工艺品有柳木蒸笼、竹编、绢扇等。横南铁路纵贯,有梨温高速公路和上分、乐江、横河、永篁等公路。名胜古迹有葛仙山、鹅湖书院、河口明清古街、辛弃疾墓、蒋仕铨墓及唐、五代瓷窑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渠谷

    一作高梁谷。在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。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 永初三年 (109) 九月,“雁门乌桓及鲜卑叛,败五原郡兵于高渠谷”。注引 《东观记》 曰: “战九原高梁谷。”

  • 龙沮县

    亦作龙且县。南朝梁置,为东彭城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。东魏为海州治。北齐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八年(625)又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武帝置,治今江苏省灌云县西北龙苴镇。为东彭城郡治。东

  • 大落城

    即大洛城。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。为汉定襄郡骆县故城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永兴五年(413),“遂南次定襄大落城”,即此。

  • 竹林港

    在今湖北石首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石首县:竹林港在“县西六十里。地多竹。元大德中,江水决于此。为堤防要口。盖与公安接境处也”。

  • 毕拉尔屯

    即今黑龙江省逊克县西南逊河镇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置,毕拉尔路鄂伦春协领驻此。

  • 奉义军

    唐方镇名。贞元十五年 (799) 置安黄节度使。十九年 (803) 赐名奉义军。治所在安州 (今湖北安陆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黄州、麻城二市以西,广水、应城二市以东,长江和孝感市以北地。元和元年 (80

  • 龙市镇

    ①亦作隆市镇。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龙市镇。明万历《合州志》卷8:隆市镇“在隆市里”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卷4:隆市镇“距城九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隆昌县西龙市镇。清乾隆《隆昌县志》卷4:龙市镇场在“县西三十五里

  • 马场江

    在今贵州福泉县南四里。与羊场江通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其水湍而深,中流如沸,武胜关设于此。左右悬崖,一水中贯,实诸路之冲也。”

  • 冥山

    一名石城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南。《庄子·天运》: “南行者至于郢,北面而不见冥山。”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 苏秦说韩王曰,“韩卒之剑戟,皆出于冥山”。古山名。又称石城山。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东南。战国时为韩

  • 乐阳县

    ①北魏普泰中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二十七里岳阳村。北齐废。②隋开皇十年(590)改乐阳郡置,属缘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北附城乡古城。十八年(598)改为乐山县。③明置,属潼川州。治所在今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