邑市县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路南州。治所在邑市城(今云南宜良县东北十二里北古城镇)。明弘治三年(1490)废入路南州。
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北古城镇。属路南州。弘治三年(1490年)废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路南州。治所在邑市城(今云南宜良县东北十二里北古城镇)。明弘治三年(1490)废入路南州。
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北古城镇。属路南州。弘治三年(1490年)废。
东魏兴和元年 (539) 析阳翟县置,属阳翟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东。隋大业初废入颍川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许州。贞观元年(627) 废。
在今四川雅江县东南八衣绒乡。另一说在今九龙县西八窝笼乡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八哩笼土百户。
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在今河南唐河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:唐州湖阳县有花山银场。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。五代晋天福六年(941年)安重进进军至花山,即此。
唐末置,属岚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。北宋咸平五年(1002)废。
又作拉妥、拉托克、纳夺。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东北拉多。“拉多”,藏语意为神雷。原西藏地方政府置,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东北拉多。1960年与昌都宗合并,改置昌都县。
在今江西万年县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饶州府万年县:三界岭“在县西。《志》云,岭当余干、乐平、安仁三县之交,因名”。
亦作毛甸子。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毛甸子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: 宽甸县马拨十四处,“一在距葡萄梁三十里毛甸子”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10: 宽甸县帽甸子产金。
东汉兴平二年(195)孙策分豫章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石阳县(今江西吉安市东北)。三国吴移治高昌县(今江西泰和县西北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永新、峡江、乐安、石城以南地区。西晋太康中复徙治石阳县。辖境大大
北宋置,属永兴县。即今湖北阳新县东四十二里富池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湖北省阳新县东部、长江南岸。面积139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富池,人口1.8万。镇以驻地名。1949年属阳新县第三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