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通海县

通海县

元初置通海千户,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通海县,属宁州,为临安路治。治所即今云南通海县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云南卷上: “县北三里有通海湖,县以湖名。” 明、清属临安府。民国初属云南蒙自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6年与河西县合并置杞麓县。1958年复名通海县。


在云南省中部。属玉溪市。面积721平方千米(其中湖面为36.86平方千米)。人口26.7万。辖6镇、3乡(为1蒙古族乡、1彝族乡、1傣族彝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秀山镇。“通海”名始见于唐,因杞麓湖东、岳家营村东有落水洞泄湖水,故名。唐置通海镇,南诏置通海都督府。宋大理改设秀山郡。蒙古宪宗时置通海千户所,隶善阐(今昆明)万户府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通海千户为通海县,隶临安路(治今通海县),后隶宁州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临安路为临安府,徙治建水;通海县改属临安府。清因之。1912年设通海县。1914年属蒙自道,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0年属玉溪专区。1956年通海、河西两县合并称杞麓县。1960年改通海县。1970年属玉溪地区,1997年属玉溪市。地处滇中高原湖盆区南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烤烟、稻、蚕豆、小麦、玉米为主。有渔业。工业有工艺美术、建材、石棉、电力机具、纺织、民族银制品、中药制品等。大栗园—小羊街、晋思公路过县城。名胜古迹有秀山、圆明寺、里山仙人洞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虚恨蛮

    宋代大渡河南之少数民族部落之一。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 南宋绍兴八年 (1138),“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”。

  • 北原

    又名积石原。在今陕西眉县西北渭河北岸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淮传》:青龙二年(234),诸葛亮出斜谷,“淮策亮必争北原,宜先据之”。即此。(1)即“渭北”。(2)即“积石原”。

  • 北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县北十里。北魏孝昌中移治今顺平县东北二十里,为北平郡治。北齐属中山郡。隋开皇初属定州,移治今顺平县。唐万岁通天二年(697)改为徇忠县,神龙元年(705)复为北平县

  • 五塔寺

    即真觉寺。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长河北岸。因寺内有金刚宝座石塔一座,塔顶建有五座密檐式小石塔,故有五塔寺之名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霍邱县北部、沿岗河南侧。属石店镇。人口 4590。因旧有五座塔得名。有渔

  • 芒康宗

    即江卡宗。治所即今西藏芒康县。又称江卡宗。1950年由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嘎托。1960年与盐井宗合并为宁静县。1965年改名芒康县。

  • 马公泉

   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马公泉“宋嘉祐中,运使马公按部至州,以城跨山不可凿井,乃相视水脉,以竹引此泉入城中,公私赖之”。

  • 三秀山

    一名仙人亭山。在今福建同安县东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6泉州府:仙人亭山“在同安县西北。又名三秀山。上有石榻、禅床及仙人迹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同安县:三秀山“在县北十里。三峰秀出,一名仙人掌(亭

  • 清安县

    辽置,为肃州治。治所即今辽宁昌图县,一说在今昌图县南一营盘子。金属咸平府。元废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昌图县。为肃州治。元废。

  • 牧龙亭镇

   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牧龙镇村。清同治《上江两县志》 卷5 《城厢》: 有 “牧龙亭”。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江宁县记: “牧龙亭镇在城西南七十里。”

  • 大胜甸

    在今河北万全县北三里。《大金国志》卷22:蒙古大军三千骑驰突冲击,“主急命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领军迎战于大胜甸。……遂大败,执中以百骑奔还,上怒罢之”。在今河北省万全县北三里。金大安三年(1211年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