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辽宁省

辽宁省

简称辽。1929年改奉天省置,省会在沈阳(今辽宁沈阳市)。取辽河流域安宁之意。当时之辖境西至山海关长城及柳条边墙与河北、热河接界,西北至科尔沁左翼中旗、科尔沁右翼前旗、科尔沁右翼后旗,与察哈尔、黑龙江接界,北至安图、海龙、怀德,与吉林连界,东方至鸭绿江与朝鲜为邻。1945年分置安东省和辽北省,1949年改置辽东、辽西二省,安东省并入辽东省,将辽北省并入辽西、吉林、黑龙江及内蒙古。1954年撤销辽东、辽西二省,复置辽宁省,将原辽东、辽西北部地区划归吉林省。1955年将原属热河省之建昌、凌源、建平、朝阳、北票五县及喀喇沁左旗划入辽宁省,形成今辽宁之范围。


简称辽。在中国东北地区南部,南临黄海、渤海,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。面积14.7万平方千米。人口 4162.6 万。辖沈阳、大连、鞍山、抚顺、本溪、丹东、锦州、营口、阜新、辽阳、铁岭、朝阳、盘锦、葫芦岛14地级市及56市辖区、17县级市、19县和8自治县。省人民政府驻沈阳市。取“辽河水域永远安宁”之意命名。战国时期,燕国开拓辽河流域,于辽河以东置辽东郡,辽河以西置辽西郡,即以“”字作为政区名,为后代沿用。这时出现了襄平(今辽阳)这样初具规模的古老城邑。秦始皇统一中国,因袭辽东、辽西郡。西汉时起设置幽州刺史部,直至三国,辽宁地区均属幽州。西汉属辽东、辽西、右北平、玄菟四郡。东汉时属辽东、辽西、玄菟郡,并增设辽东属国分领县邑。三国(魏)改辽东属国为昌黎郡,玄菟、辽东郡仍旧。西晋析幽州在辽宁境置平州,分领郡县不变。东晋十六国时期,前燕、前秦、后燕先后占领辽东,均置平州统领郡县。北燕建都龙城(今朝阳),这时高句丽割据辽河以东。北魏改平州为营州,统领昌黎、建德诸郡。隋时在辽河以西置柳城、辽东、燕郡。唐高宗总章元年(668年)平定高丽后,置安东都护府,辖新城、辽城、建安州诸都督府;西部置营州,均属河北道。辽代属东京、中京道。金代属东京、北京、咸平路。辽、金时辽阳府均为“五京”之一的东京。元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,辖辽阳、沈阳、广宁府、大宁路和咸平府。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,辖二十五卫。后金天命十年(1625年)自东京辽阳迁都沈阳,天聪八年(1634年)尊为盛京。清顺治元年(1644年)定都北京,以盛京为陪都。康熙元年(1662年)设镇守辽东等处将军,驻盛京城;四年改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,因辽河流域是清朝的发祥地,取“奉天承运”之意。乾隆十二年(1747年)改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,辖奉天、锦州二府和所属州、厅、县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改镇守盛京等处将军为东三省总督,并增设奉天巡抚,至此,奉天正式建省。1912年废府、州、厅。1914年分属辽沈、东边、洮昌三道。1929年清朝被推翻,乃取“辽河流域永久安宁”之意,改称辽宁省。1931—1945年日本侵占期间,被擅划分成奉天、锦州、安东三省。1945—1948年国民党统治时期,划分为辽宁、辽北、安东三省及沈阳市。建国后,1949年辽宁、辽北、安东3省撤并,改设辽东、辽西二省。沈阳、鞍山、抚顺、本溪4市设为中央直辖市,并设旅大行署区(省级),属东北行政区领导(1950年旅大行署区改旅大市,为中央直辖市)。1954年,辽东、辽西二省合并,成立辽宁省;沈阳、旅大、鞍山、抚顺、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。1969年又将原热河省东部朝阳等六县划归辽宁省。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昭乌达盟并入辽宁省。1979年昭乌达盟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至2004年,行政区划始成今状。地势自北向南、自东西向中部下降,大体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。东西部为山地丘陵,中部为广阔的辽河平原。主属中温带湿润气候,南部属南温带湿润气候。年平均气温5~10℃,1月平均气温-4.8~-17℃,7月平均气温22~25℃。年降水量 450~1150 毫米。农业发达,主产玉米、高粱、大豆、稻、谷子、棉花、花生。柞蚕、苹果为主要特产。矿产资源丰富,已探明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的矿种有铁、锰、石油、天然气、油页岩、钼矿、高铝耐火原料、熔剂灰岩、硼矿、金刚石、玉石等,为全国黑色金属、有色金属、重要建材及部分化工产品和能源矿产的生产基地。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,冶金、机械、电子、煤炭、石油、电力、化工、纺织、轻工等各种工业门类齐全。交通发达,现已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(有京哈、沈大、沈丹、沈吉、锦承等线),港口为门户,公路四通八达,民航、海运、内河相配套的综合交通网。铁路密度居全国之首,以沈阳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已初具规模。有东北大学、辽宁大学、中国医科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百余所。沈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沈阳故宫、清代关外三陵(沈阳昭陵、福陵、新宾永陵)、奉国寺、辽阳白塔、医巫闾山、北镇庙和营口金牛山人骨化石、朝阳新石器时代的牛河梁红山文化和绥中姜女石大型秦汉遗址;有鞍山千山、大连海滨、丹东鸭绿江、金州金石滩、兴城海滨、凤凰山、本溪水洞等国家风景名胜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义军

    五代方镇名。后唐以匡义军改名,治所在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。后晋改名昭义军。五代梁龙德二年(922年)晋王改昭义军置,治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黎城、襄垣、潞城、平顺、屯留、长治、壶关等市

  • 青溪县

    一作清溪县。唐永贞元年 (805) 以李纯讳改还淳县置,属睦州。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。北宋宣和二年 (1120) 方腊起义于此。次年改为淳化县。(1)古县名。唐永贞元年(805年)避宪

  • 三衢

    今浙江衢州市的别称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3衢州府:三衢,“《吴会须知》:以路通三越,故名”。

  • 圭屿

    又名龟屿、鸡屿。即今福建厦门市西鸡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海澄县“云盖山”条下:圭屿“在海澄县东海中央,状如龟浮水面,俗呼龟屿。亦曰鸡屿”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圭屿,“天启二年,红夷(荷兰)巨舰

  • 黑水守捉

    唐置,在今新疆乌苏县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北庭大都护府: “渡黑水,七十里有黑水守捉。”唐置,治所约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境内。后废。

  • 安笼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普安卫。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。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)改置南笼厅。笼,又作龙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安龙县。属普安卫。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改

  • 雍水

    ①即灉水。在今山东荷泽市东北,注入雷夏泽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 “雷夏既泽,雍、沮会同。”《集解》: “郑玄曰: 雍水、沮水相触而合入此泽中。《地理志》 曰雷泽在济阴城阳县西北。” 《正义》: “《括地

  • 小乌蒙城

    在今云南昭通市北七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乌蒙军民府:小乌蒙“在府北七十里。四围皆山中平地,夷人于此耕种,号杰纪”。

  • 曾潭

    即今江西南城县南六十里都军城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兴安北省

    1932年伪满置兴安北分省,1934年改为兴安北省。省会在海拉尔(今内蒙古海拉尔市)。辖海拉尔、满洲里二市及索伦、新巴尔虎左翼、新巴尔虎右翼、陈巴尔虎、额尔克纳左、额尔克纳右等六旗。1943年并入兴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