辰龙关
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辰州府沅陵县:辰龙关“在府境,要地也。吴三桂遣猡猡守之。年余,粮竭遁归。土人云,贼守关时,蔡毓荣知居民久苦贼,导大军从黄竹村入,守关者闻栅后炮起,遂奔散,大兵遂克辰州”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二》:辰龙关“其高插天,猿鸟莫逾,长里许,其广仅容双马”。
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。其高插天,猿鸟莫逾,关长里许,其宽仅容双马,形势险要。昔吴三桂据辰,恃此以抗清军。
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辰州府沅陵县:辰龙关“在府境,要地也。吴三桂遣猡猡守之。年余,粮竭遁归。土人云,贼守关时,蔡毓荣知居民久苦贼,导大军从黄竹村入,守关者闻栅后炮起,遂奔散,大兵遂克辰州”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二》:辰龙关“其高插天,猿鸟莫逾,长里许,其广仅容双马”。
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。其高插天,猿鸟莫逾,关长里许,其宽仅容双马,形势险要。昔吴三桂据辰,恃此以抗清军。
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北。为清顺治八年(1651)敕建,名普静禅林,是活佛脑木汗驻锡之所。后因寺西又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西黄寺,普静禅林遂称为东黄寺。该寺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。
即今贵州赫章县东北海马姑。清同治六年(1867),陶三春率苗民起义军据海马姑。即此。在今贵州省赫章县东北。与猪拱箐相犄角,山壁陡立,前有大河。清同治六年(1867年),苗民起义军据海马姑,即此。
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河,为叶尔羌河支流。北魏杨衒之 《洛阳伽兰记》 卷5引 《宋云行纪》: 汉盘陀国 “城东有孟津河,东北流向沙勒”。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麟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。后废。
在今江苏泗洪县南双沟镇东南十二里。1954年杨钟健和贾兰坡在下草湾引河南岸高地上拾得一段人类股骨化石,根据其石化程度和其海绵骨质空隙中充填的土质,以及含氟量的测定,定为晚更新世人类化石。1979年在5
在今河北安新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新安县:四殳河“即温义河支流也。经雄县南二十里月样桥,入瓦济河。《志》云:元至正中凿此河,分易水为四流,中央为殳,因名”。
在今湖南桂阳县北九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1桂阳军: 宫市县城 “在平阳县北九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桂阳州 “晋宁城” 条下: “又宫市城,在州北九十里。《志》 云,东晋置县,寻废。今正史不载。或
馆驿名。辽置,在今河北承德县东北三沟镇附近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“松山州”后引宋王曾《上契丹事》曰:“松亭岭甚险峻,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,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。”
在今四川巴中市南三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9化城县:“以县南三里化城山为名。”
明洪武时所建南京外郭城门之一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北。地当直渎水入江之口,为历代屯戍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