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阳镇

西阳镇

即今陕西三原县东北西阳镇。清乾隆《三原志》卷2:西阳镇“浮阳一乡,居民会集之所。清浊二水道贯城而过,市廛亦胜”。


(1)在吉林省永吉县中部偏南。面积214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阳,人口 2360。曾名张大院。1929年以河名在此设西阳火车站,镇以站名。1956年设西阳乡,1961年析置西阳公社。1984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主产玉米、稻。有砖瓦、白灰、农机等厂。沈吉铁路、202国道经此。(2)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东部。面积58.3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阳殿,人口 2380。因处湘乡之西、涟水之北,故名。1950年置西阳乡。1958年属娄底公社,1961年析设西阳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9年置镇。产柑橘、茶叶、葡萄及鱼。有“鱼米之乡”之称。为省生猪出口基地之一。有化工、油漆、铸造、轧钢、机械等厂和50万伏变电站。涟邵水泥厂、东方机械厂等设此。娄湘公路、娄涟高等级公路和湘黔复线、西恩铁路穿越境内。娄底货运东站、胜昔桥客运站、江龙滩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境内。(3)在广东省梅县东南、梅江中游。面积155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阳圩,人口 4210。因有西阳山得名。清末设西阳堡,1948年设西阳乡。建国后属城南区,1952年属梅县九区。1953年改设西阳区,1956年设西阳乡,1958年设西阳公社。1983年改区,1987年建镇。地处梅江中游河谷。主产稻,并产甘薯、木薯、大豆、花生、甘蔗等。有龙眼、沙田柚、三华李、香蕉等水果。林产松、杉、杂木、竹,是梅县七大林业基地之一。特产清凉山茶、仙人草。有铅锌矿。建有三座水电站。市属氮肥厂设此,还有针织、被服、农机、塑料等厂。铁器、竹木器较出名。梅湖公路经此,梅江在此设有4个水运码头。(4)在陕西省三原县中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阳,人口 4700。相传唐贞观年间以地处三原县城故址池阳之西得名。清初已设为镇。1949年设西阳区,1961年设公社,1984年复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盛产烤烟、油菜籽。有缫丝、棉籽加工、砖瓦、鞭炮等厂。是县东北部农贸集市。咸宋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外剌王府

    元外剌部驻地,属岭北等处行中书省。在今蒙古国西北库苏古尔省察干乌拉东南。从太祖时起,外剌部与皇室世代婚姻,统辖旧部。有古城遗址,城北佛寺中发现宪宗七年(1257)外剌驸马建《释迦院碑记》。

  • 訾楼

    即訾娄。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。《榖梁传》作訾楼。即“訾娄(1)”。

  • 史侯河

    亦作安侯河。即今蒙古国境内之鄂尔浑河。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:永元元年(89),议遣窦宪、耿秉等击匈奴,恭上疏谏曰:“今匈奴为鲜卑所杀,远臧于史侯河西,去塞数千里。”

  • 龙坪山

    在今湖北黄梅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梅县:龙坪山“亦名凤平山。形势峭险,可以保御。宋戚方尝置寨于此”。

  • 息龙山

    即今云南洱海南岸团山。唐代称息龙山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7: “傍西洱河诸山皆有鹿。龙尾城东北息龙山,南诏养鹿处,要则取之。” 现为洱海公园。

  • 滁阳城

    在今安徽肥东县东北九十里古城集。《寰宇记》 卷126慎县: 古滁阳城 “吴赤乌十二年孙权遣兵断滁作堰以淹北道,遂筑此城为守备。东晋置南梁郡,隋开皇三年废”。

  • 汉寿水

    即今四川广元市南之南河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汉水又径晋寿城西,而南合汉寿水。水源出东山,西径东晋寿故城南,而西南入于汉水。”《注疏》:“会贞按:今曰稻坝河, 出广元县东北山。”

  • 旄牛夷

    西汉三国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。在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嶷传》: “汉嘉郡界旄牛夷种类四千余户……嶷厚加赏待,遣还。旄牛由是辄不为患。”

  • 陵阳县

    西汉置,初属鄣郡。元封二年 (前109)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青阳县南五十里陵阳镇。三国吴移治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广阳镇 (故址现已没入太平湖)。西晋属宣城郡。东晋咸康四年 (338)改名广阳县。古

  • 冶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冶山“上有塔。石洞深邃,水四时不竭。东有王府洞。昔人淘金址尚存”。民国《密云县志》卷1:冶山“上有砖塔,辽建普济寺,废碑今尚存。……产铁甚佳,上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