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雒县
1946年7月当地解放后由蓝田、雒南二县析置蓝雒办事处,同年10月改为蓝雒县。治青岗坪 (今陕西蓝田县东青坪)。取蓝田、雒南二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2月废。
旧县名。1946年7月由蓝田、雒南两县析置蓝雒办事处。同年10月改置蓝雒县。治青岗坪(今陕西蓝田县青坪)。以蓝田、雒南两县各取首字为名。1947年撤销。
1946年7月当地解放后由蓝田、雒南二县析置蓝雒办事处,同年10月改为蓝雒县。治青岗坪 (今陕西蓝田县东青坪)。取蓝田、雒南二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2月废。
旧县名。1946年7月由蓝田、雒南两县析置蓝雒办事处。同年10月改置蓝雒县。治青岗坪(今陕西蓝田县青坪)。以蓝田、雒南两县各取首字为名。1947年撤销。
①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建,在今山东泰安市东。《汉书·武帝纪六》: “秋,作明堂于泰山下。”②帝王宣明政教、祭祀祖先神灵的建筑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5:“周明堂,明堂所以正四时,出教化,天子布政之宫
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,与六合县接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六合县有六合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六合山“即定山也。其山相接,通谓之六合山。旧名六峰, 曰寒山、曰狮山、曰双鸡、曰芙蓉、曰高妙、曰石人。山有
在今浙江青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青田县: 青田山在 “县治西北一里。有泉石之胜,县以此名”。
即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 (即小江) 南侧的派赖。清代属腾越州明光隘土把总。光绪 《续云南通志稿》 卷99土司: 明光隘土把总 “北至派赖河一百里野夷界”。
北宋开宝七年 (974) 置,为羁縻州,属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月里乡东北巴峨村。大观元年 (1107) 改为观州,四年 (1110) 复为南丹州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升为南丹州溪峒安抚
在今广西博白县南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博白县:大虫岩“在县南百余里,临大江。常有虎伏其下”。
(雲) 山 ①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许州直隶州》: 紫云山 “南北两山左右拱抱。一泉涌出,由灵泉山之西麓入汝水。其郏、敖诸山对列如屏,襄中第 一胜境也。明李敏建书院于上,故又名书院山
即今陕西汉中市西北鸡头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褒城县:鸡头关“关口有大石,状如鸡头。自此入连云栈,最为险峻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陕西省汉中市西北褒城北。因关口有大石,状如鸡头,故名。为交通要隘。明置巡检
即今酉水上游。源出今湖北宣恩县东南,西南流经来凤县东、湖南龙山县西、四川酉阳县东,折而东流,经湖南保靖县,至沅陵县南入沅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忠峒安抚司:酉溪“在司南。《志》云,自容美流入司界,名大水
在今江西彭泽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彭泽县“峨眉洲” 条下: “县北有雁来洲,明初安庆赵双刀夜泊,得陈友谅雁伪书,因而误斩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