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蒜吉纳秃山

蒜吉纳秃山

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松吉纳山。《元史· 特薛禅传》: 太祖成吉思汗谕按陈弟册曰: “阿剌忽马乞迤东,蒜吉纳秃山、木儿速拓、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、哈老鲁等地,汝则居之。”


古山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北松吉纳山。蒙古成吉思汗九年(1214年)分赐按陈弟册阿剌忽马乞迤东,蒜吉纳秃山、木儿速拓、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、哈老哥鲁等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运堡

   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六十里桂江东岸广运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广运堡“即广运驿也。宏治中,以寇患筑城于此,为守御之备。正德三年,城始就”。即广运驿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东南。明弘治中筑城。

  • 大孤滩

    在今福建上杭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上杭县:大孤滩在“县南四十里。立石槎牙,舟难上下,行者必易载而渡”。

  • 罗绳山

    亦名蒙山、始阳山。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南,与雅安市接界。《寰宇记》 卷77名山县: 罗绳山“在县西五里。从蒙山西入芦山县,又北接邛州火井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芦山: 卢山 “其相接者曰始阳山,俗呼为罗

  • 北楼口堡

    在今山西应县东南四十五里北楼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繁峙县:北楼口堡“堡城正德九年筑,嘉靖二十三年、万历五年增修,周四里有奇,备兵使者驻焉,所辖边二百五十三里。东起平刑界石窑庵,西抵广武界东津口, 皆

  • 南义州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龙城县(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地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次年 (628) 复置,改为义州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改为南义州,次年废。六年(

  • 黄藤桥镇

    即今江西横峰县东黄藤桥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 黄藤港 “在兴安县东十里,亦溪涧诸水会流处,南流入信河。其水汹涌,每漂没民田。明万历中,知县郎文焕缘港筑坝,潴水溉田,民受其利”。

  • 寒碧亭

    在今浙江东阳市南五里。唐宝历二年(826),县令于兴宗建。刘禹锡有 《答东阳于令寒碧亭诗并引》。唐宝历中建,在今浙江省东阳市南。刘禹锡有诗。

  • 西山阳洞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初置,属思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从江县东南西山镇。后废。永乐元年(1403)复置,属贵州卫。后属黎平府。清废。明洪武初置,治今贵州省从江县东南西山。后废。永乐元年(1403年)复置。清又废。

  • 刘家河镇

    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刘家河镇。民国《东北年鉴》南满路线图:沈阳至安东线有刘家河站。在辽宁省凤城市北部偏西。面积355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刘家河,人口 4600。附近有一河,刘姓聚居河

  • 蒙都县

   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。属环州。北宋庆历四年(1044年)改属宜州所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