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峰
即今云南永善县南九十四里莲峰。清雍正八年 (1730) 永善县由米贴迁治于此。1951年永善县迁井田镇 (即今永善县)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永善县中南部。莲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810。因地处五莲峰山西麓,山峰状如五瓣莲花初绽,故名。彝语原称台都,为土目普伍所居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永善县治迁此。民国年间曾置莲峰镇。1951年县治迁景新镇,故又称老永善。产玉米、薯类、荞麦、烤烟、大豆、天麻、木漆、核桃、柑橘等。有煤矿及砖瓦、榨油等厂。昭永公路经此。有烈士陵园。今存建县时的古杉10株。
即今云南永善县南九十四里莲峰。清雍正八年 (1730) 永善县由米贴迁治于此。1951年永善县迁井田镇 (即今永善县)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永善县中南部。莲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810。因地处五莲峰山西麓,山峰状如五瓣莲花初绽,故名。彝语原称台都,为土目普伍所居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永善县治迁此。民国年间曾置莲峰镇。1951年县治迁景新镇,故又称老永善。产玉米、薯类、荞麦、烤烟、大豆、天麻、木漆、核桃、柑橘等。有煤矿及砖瓦、榨油等厂。昭永公路经此。有烈士陵园。今存建县时的古杉10株。
北宋熙宁五年(1072)改西昌县为镇,属龙安县。在今四川安县东南四十里花荄镇。在海南省屯昌县西北部。面积37.1平方千米。人口 7440。镇人民政府驻西昌,人口 1090。因西部曾为昌盛之地,故名。1
在今河南开封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开封府祥符县: “掣水河有二: 一在城南戴楼门外,东流;一在城东扬州门外,南流。俱至城东南二十里入汴河。明朝洪武中,黄河决溢,疏凿二河,以分泄之,因名。”
在今巴基斯坦控制区克什米尔北部之古皮斯。《旧唐书·高仙芝传》:天宝年间,高仙芝等破吐蕃军于连云堡,“三日至坦驹岭,直下峭峻四十余里。仙芝料之曰:‘阿弩越胡若速来迎,即是好心。’ ……越胡果来迎。明日,
明洪熙元年(1425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应州城(即今山西应县)。辖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,其中前二所分守浑源州,后所守怀仁县,左右二所俱附卫。明洪熙元年(1425年)置,治今山西省应县。辖左、右、中
明代西藏寺名。藏传佛教噶举教派蔡巴支派的主寺,摄寺 (即蔡巴寺) 建于1175年,公堂寺建于1187年。二寺在今西藏拉萨市东郊。
明景泰年间建。在今新疆和田县。为伊斯兰教著名寺院之一。
在今广东新丰县西南沙田镇。 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坪巡司 “在长宁县西九曲岭上。 明置”。
隋开皇十三年(593)升大牢镇置,属资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3应灵县:大牢县“县界有大牢溪, 因取为名”。唐武德六年(623)荣州自公井县移治于此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应灵县。古县名
即今福建长泰县北林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长泰县: 林口隘在 “县北五十里。又县西北有鸬鹚、 下翁等隘; 县东北有上宁、 磨、 白桐等隘; 县东南为朝天岭隘,俱有民兵戍守”。
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松坪沟乡。明、清置松坪寨土百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