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芜湖市

芜湖市

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芜湖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直隶皖南行署区,为皖南行署区驻地。治所即今安徽芜湖市。1952年复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东南部、长江南岸。面积 3317 平方千米(市辖区230平方千米)。人口223.8万(市辖区69.1万)。辖镜湖、新芜、马塘、鸠江4区和芜湖、繁昌、南陵3县。市人民政府驻镜湖区。为皖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交通中心、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。原为芜湖县地。1949年划城区及郊区部分地置芜湖市,为皖南行署驻地。1952年复隶安徽省,为省辖市(地级)。1958年至1960年曾划属芜湖专员公署。1980年芜湖地区芜湖县划入。1983年宣城地区繁昌、南陵、青阳三县划入。1988年青阳县划属池州地区成今境。北部和东部为江湖冲积平原;西南边缘有低山丘陵,并向北延伸错杂在平原间。长江流经西北,青弋江由南向北流贯东部平原。东有水阳江汇入,西有漳河汇入。其间河湖交错,构成水网圩区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、苎麻为主。特产鲥鱼、鲚刀鱼、中华绒螯蟹。林产松、杉、竹等,有丹皮、何首乌、夏枯草等中药材。矿产有铁、铜、铅、锌、煤、硫黄、萤石、白云石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纺织、轻工、冶金、机械、造船、建材、化工、电子等,为省重要工业城市。为沿江鱼米之乡和皖南山区特产集散地。亦是通往黄山、九华山、太平湖等皖南风景区的门户。淮南、皖赣、宁芜、芜铜铁路交会于此。合芜高速公路及慈张、芜大等公路经过市区。长江大桥、火车轮渡和汽车轮渡连接大江南北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广济寺、宋建赭山塔、米芾书《县学记》碑、明建中江塔、王稼祥纪念馆、戴安澜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关右

    即关西。汉、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。三国魏王粲《从军》诗:“相公征关右,赫怒震天威。”地区名。古人以西为右,亦称关西。汉、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。三国魏王粲《从军》诗:“相公征关右,赫怒震

  • 白草坝

    即白草寨。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小坝羌族藏族乡一带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)抚臣张赞进剿白草坝, 即此。又作白草寨。在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白草河一带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年),四川巡抚张瓒率兵攻白

  • 罗浮山

   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南罗浮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宁州 “洪山” 条下: “又南十里曰罗浮山,相传此山浮海而来,泊船山下,可避北风。若南风,则石厓齿齿难近。嘉靖三十七年,倭贼流劫罗浮,官军御却之。” 即此。

  • 都伊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蕃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南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洛岩。属桂州所领羁縻蕃州。宋属宜州所领羁縻蕃州。元废。

  • 三圩镇

    在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南先锋镇(三圩头)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通州(今南通市)东南有“三圩头”。

  • 金寨县

    1947年改立煌县置,属安徽省。治所在金寨镇 (今金寨县南,1954年因建梅山水库淹没)。1955年迁治梅山镇。在安徽省西部,大别山北麓,西北接河南省,西南接湖北省。属六安市。面积 3814 平方千米

  • 高梁亭

   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附近。《宋书·檀道济传》: 南朝宋元嘉八年 (431),“道济率宁朔将军王仲德、骁骑将军段宏奋击,大破之。转战至高梁亭”,即此。约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,一说在东阿县境。南朝宋元嘉

  • 腾鳌堡

    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六十里腾鳌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海城县图: 西北有腾鳌堡。

  • 佛斯亨山

    在今吉林靖宇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佛斯亨山“在(吉林)城南四百里。高十里。周五十里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那尔珲河“源出佛思亨山,东北流百余里来入松花江。……尼石哈河亦出佛思亨山,合两源东

  • 乌里雅苏台

    ①指清代驻乌里雅苏台城的定边左副将军的辖区。乾隆中叶后统辖喀尔喀四部和科布多、唐努乌梁海两区。相当于今蒙古国、俄罗斯额尔齐斯河上游、斋桑泊以东至东萨彦岭一带和中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北部。清季通称外蒙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