芗城山
又作香城山。在今江西吉安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1吉州:香城山“在城南。耸秀如锋笔然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芗城山“在庐陵县南四十里,周围一百里,接永丰吉水界。亦号三县山,中一峰尤奇秀,胡氏世居其下。宋建炎三年,金兵至庐陵,胡铨自芗城团结丁壮,入城固守,既而事定,复还芗城。芗亦作香”。
又作香城山。在今江西吉安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1吉州:香城山“在城南。耸秀如锋笔然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芗城山“在庐陵县南四十里,周围一百里,接永丰吉水界。亦号三县山,中一峰尤奇秀,胡氏世居其下。宋建炎三年,金兵至庐陵,胡铨自芗城团结丁壮,入城固守,既而事定,复还芗城。芗亦作香”。
在今贵州惠水县境。清张澍《黔中纪闻》:“八番者,大龙番、小龙番、卧龙番、洪番、程番、石番(《蛮谿合志》作金石番)、卢番、韦番也。五代时,楚王马殷遣八姓帅率邕管柳州兵讨两江谿洞至此,留军戍之,遂各分据其
一作俱振提。唐安西都护府属地。在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州 (苦盏) 附近。又作俱振提。在今塔吉克斯坦苦盏附近。唐时地属安西都护府。
元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叙州路宜宾县 (今四川宜宾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大凉山以东,南溪县以西,富顺县以南,筠连县以北地区。明洪武初废。
在今江苏江宁县南方山南秦淮河上。唐许嵩《建康实录》卷2:三国吴赤乌八年(245),使陈勋“于方山南截淮立埭,号曰方山埭”。三国吴赤乌八年(245年),遣校尉陈勋屯田,于方山南截淮(今秦淮河)立埭,号方
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县境。宋以后废。
即今陕西宁陕县西北柴家关乡。明正德十六年 (1521) 置巡司于此。后裁。村名。在陕西省宁陕县西北部、蒲河西岸。属四亩地镇。人口700。传说唐初柴绍在此设关得名。明正德十六年(1521年)置巡检司。主
在今四川新龙县东拉日马乡北麦科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瓦述墨科土百户。
唐贞观二十二年 (648) 以奚部置,属营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老哈河北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老哈河上游及滦河中上游地区。万岁通天间契丹叛后,废。开元三年 (715) 复置,唐末其地为契丹兼并。
亦作哈密力、哈梅里、渴密里、合迷里。即今新疆哈密市。《元史·必兰纳识里传》: “必兰纳识里者,初名只剌瓦弥的理,北庭感木鲁国人。” 明永乐间置哈密卫于此。即“哈密力”。
即今河南长葛市东六十一里南席镇。旧属洧川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开封府洧川县: “东南有南席店,弘治九年,河入栗家口,南行经此。” 1954年改属长葛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