胜归山
在今浙江余姚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余姚县: 胜归山 “在县北三里。相传晋刘牢之败孙恩,还屯于此”。
在今浙江余姚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余姚县: 胜归山 “在县北三里。相传晋刘牢之败孙恩,还屯于此”。
今西藏亚东县,为藏印度交通要隘。清光绪十九年(1893)中英《藏印度续约》规定亚东开为商埠。二十年(1894)置亚东关。1960年与帕里宗合并设亚东县。
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三十里南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资阳县: 资阳镇,“ 《志》 云: 县东三十里有南津驿,镇与驿相连。正德十三年徙镇于今所,有巡司戍守”。
①即今广东高明市西新圩镇,北接高要市界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高明县西有新墟。②即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新圩村。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遂溪县图: 旧县村西北有新墟。清光绪二十五年 (1899)
今四川苍溪县东一里北门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5阆州:苍溪县,“《图经》云:隋开皇四年,刺史郑铎以治所狭隘,徙于曲肘川”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4苍溪县:“旧治在曲肘川,去县一里,后周所设也。源出玉
在今浙江新昌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新昌县:东堤“在县城东。延袤三里。宋邑令林安宅以溪水冲决,筑堤捍之,后屡修屡筑”。
在今浙江瑞安市西北陶峰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温州府瑞安县 “陶山” 条: 福全山 “道书以为第三十三福地,山之北有白云岭”。(1)山名。在浙江省瑞安市西。相传为南朝道家陶弘景隐居处。道书称为“第三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永暑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十字火礁或西北调查礁。1947年改名永暑礁。
又称天宁寺木塔。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大街天宁寺内。始建于唐代。宋、金、明、清均曾修缮。寺内殿宇已毁,仅存此塔。高九层,平面呈八角形,为楼阁式砖木结构。根据地宫石函铭文和现存建筑风格,塔基为唐代所建,一至三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改广宁府置,属辽阳行省。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(广宁镇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医巫闾山以东,黑山、辽中二县以南,大辽河以西地区。明洪武初废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广宁府置,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元丰四年(1081),讨乞弟,“(林)广遂破乐共城,至斗蒲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