肯特山
亦名肯特汗山。在今蒙古国北部肯特省、中央省、色楞格省之间。《清一统志· 库伦》: 肯特山 “在巴彦集鲁克山北”。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0公里。克鲁伦河、鄂嫩河等发源于此。俗称克鲁伦河发源处为大肯特山,图拉河发源处为小肯特山 (又名阿集格肯特山)。肯特,亦作奎腾,意为冷。
亦名肯特汗山。在今蒙古国北部肯特省、中央省、色楞格省之间。《清一统志· 库伦》: 肯特山 “在巴彦集鲁克山北”。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0公里。克鲁伦河、鄂嫩河等发源于此。俗称克鲁伦河发源处为大肯特山,图拉河发源处为小肯特山 (又名阿集格肯特山)。肯特,亦作奎腾,意为冷。
即辽兴宗重熙后上京、南京、东京、中京、西京道的合称。辽会同元年(938年)置上京道,升幽州为南京道,改旧南京道为东京道;统和二十五年(1007年)置中京道;重熙十三年(1044年)置西京道,合称“五京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梁乐县置,属连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南。大业初属熙平郡。大业末废。②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
隋开皇三年(583)改安民县置,属绥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绥德县东南。大业三年(607)省入上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安民县置,治今陕西省延川县延水关镇。大业元年(605年)废入上县。
一名蔡庄。即今河南尉氏县南蔡庄镇。明嘉靖 《尉氏县志》 卷1 《市集》: “蔡家庄集,在县南四十里。”
北宋靖康二年 (1127),徽、钦二帝为金兵所虏,赵构即位于南京 (今河南商丘市),是为南宋高宗。绍兴八年 (1138)正式定都临安府 (今浙江杭州市),称行在所。辖境当今淮河—秦岭—大散关—线以南、
即玉隆万寿宫。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山。
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垄一带。为中爪哇北岸重要港口所在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卷中:三巴郎国“在蒋哩闷南少东,海道顺风约二三日可到”。
北宋熙宁四年(1071)废戎城县置,属苍梧县。即今广西苍梧县。明为戎墟镇。
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义乌市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《异苑》曰:东阳颜乌以淳孝著闻,后有群乌助衔土为坟,乌口皆伤,一境以为颜乌至孝,故致慈乌,欲令孝声远闻,又名其县曰乌伤矣。”按:此系传说,不足
亦作斡耳寒河。即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。《元史· 伯颜传》: 至元十四年 (1277),“诸王昔里吉劫北平王,拘安童,胁宗王以叛,命伯颜率师讨之,与其众遇于斡鲁欢河,夹水而阵,相持终日,俟其懈,麾军为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