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如县
西汉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北潘庄镇沈庄一带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应劭曰,“肥子奔燕,燕封于此”。故名肥如。隋开皇六年(586) 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改肥如侯国置,治今河北省卢龙县北。属辽西郡。后燕慕容熙大筑城池,以尚书刘木为镇南大将军、冀州刺史;北燕高云以尚书令冯万泥为幽、冀二州牧。均镇此。为当时北方军事重镇。北魏为辽西郡治,后又为平州治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省入新昌县。
西汉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北潘庄镇沈庄一带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应劭曰,“肥子奔燕,燕封于此”。故名肥如。隋开皇六年(586) 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改肥如侯国置,治今河北省卢龙县北。属辽西郡。后燕慕容熙大筑城池,以尚书刘木为镇南大将军、冀州刺史;北燕高云以尚书令冯万泥为幽、冀二州牧。均镇此。为当时北方军事重镇。北魏为辽西郡治,后又为平州治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省入新昌县。
亦作合厮罕、合思罕。即化成关。今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北南关岭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曷苏馆路: “有化成关,国言曰曷撒罕关。”《金史·地理志》:化成关,“国语曰曷撒罕关”。曷撒,又作哈斯、合厮、合思。在今辽
即彭祖国。夏、商时国。在今江苏徐州市。《国语·郑语》:“大彭、韦豕为商伯矣。”韦昭注:“大彭,陆终第三子,曰篯,为彭姓,封于大彭,谓之彭祖,彭城是也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。”《正
清乾隆四十四年 (1779) 改阿尔古屯置,属美诺厅。即今四川金川县。后废。1936年于此置靖化县。
即今广东电白县北沙琅江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一》:三桥河“在电白县(治今电城镇)西七十里。其源有三:一为丫髻山源,一为连峒山源,一为雷昙山源,三水交会南流为三桥河,又西南经茂名县合罗江,至吴川县入海”。
西汉元封三年 (前108) 置,治所在昭明县 (今朝鲜黄海南道信川西湖里)。一说在霅县 (今朝鲜礼成江、汉江之间)。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北道大部分,黄海南道及京畿道北部。始元五年 (前82)废,部分辖境
①西汉置,属广平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南部。东汉废。②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金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老县街东。八年(628)移治今平利县西北老县街。元废。明初复置,属兴安州。清嘉庆七年(1802)徙
亦名林虑山。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。西汉置隆虑县,即以此山为名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 “及青犊破,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。” 即此。东汉改名林虑山。古山名。又称林虑山。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。西汉更始二年(
亦名大关山。古名邛来山。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。西北—东南走向,蜿蜒百余里,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,为青衣江与大渡河之分水岭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雅州:大相公岭“在荣经县西一百里。相传诸葛亮
宋置,属莲城县。在今福建连城县东冠豸山附近,为县治东障。清初改名冠豸寨。北宋筑,在今福建省连城县东莲峰山。后改冠豸寨。
即今河北沧县东北马落坡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“灶儿坡”条下载:“马落坡在州东北二十五里。元尝置巡司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