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节县
亦作荷节县。东汉改符县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合江县。建安十八年 (213) 属江阳郡。西晋复为符县。《晋书·杜弢传》: 杜弢 “祖植,有名蜀土,武帝时为符节令”。
古县名。东汉时改符县置,治今四川省合江县。属犍为郡。西晋时复改符县。
亦作荷节县。东汉改符县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合江县。建安十八年 (213) 属江阳郡。西晋复为符县。《晋书·杜弢传》: 杜弢 “祖植,有名蜀土,武帝时为符节令”。
古县名。东汉时改符县置,治今四川省合江县。属犍为郡。西晋时复改符县。
在今河北任丘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一》:四角河“在任丘县西北五十七里。其水四达,诸淀汇流,东行至赵北口为清河门, 由紫禾淀入至玉带河。按:四角河即清河,所自起,河身宽广,有容受涵蓄之功,浊流皆澄,
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黑山口乡,合冯水入沱。唐元结有 《说洄溪招退者》 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4道州: 洄溪 “在江华县三十三里四山之间,乳窦松膏之所渍,泉甘宜稻,饮之者寿”。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宁陵县东南。《史记·魏公子传》: 魏安釐王封公子无忌 “为信陵君”。即此。
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、灵山卫镇南海中。《宋史·李宝传》: 南宋绍兴间,“至胶西石臼岛,敌舟已出海口,泊唐岛,相距仅一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胶州 “大珠山” 条下: “ (灵山) 卫东海中有唐岛。相传
在今湖南泸溪县西一百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5辰州府:无时山“山多茶树,乡俗当吉庆之时,亲族聚会歌午于此”。
即今广西岑溪县之义昌江。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 泷底江 “在岑溪县南。源出县东南凤凰、黄陵二山及西宁县排埠,西流名竹子河。又西合大峒水、乌峡水绕城南,经皇华山麓,为皇华江。至县西北石泷山,水行石隙中,
一名山小关镇。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南三十三里小关镇。民国《巩县志》卷3:县东南有小关镇。在河南省巩义市东部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关,人口4000。因在山区关隘要道口,得名山小关,
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五十里马底驿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怡容驿”条下:马底驿“元置堡,明初改为驿”。清置马底镇巡司。
在今河南漯河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二年 (817) 八月,“李光颜、乌重胤与淮西战,癸亥,败于贾店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郾城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年)李光颜等讨吴元济,与淮
一名黑阳河。即海道。在今河北昌黎县南。自今河北天津市东海岸北经昌黎县至山海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昌黎县: “黑阳河,自天津达县之海道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昌黎县 “溟海” 条下:“ 《志》 云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