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笔架山

笔架山

①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有大、小笔架山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宁远卫: 小笔架山 “在海中六十八里”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6锦县: 大笔架山在 “城西南六十里,与小笔架山俱峙海中。状如笔架,潮退,见天桥,阔八丈,长四里许,为昔人避兵处。上有朝阳寺”。

②在今浙江云和县南,接景宁畲族自治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云和县: 笔架山在 “县南十五里。有三峰并峙”。

③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海中笔架山。明万历 《福宁州志》 卷1: 州南有笔架山,“三峰如笔架浮海上”,故名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

④在今江西临川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4抚州府: 笔架山 “在府城西北五十里,诸峰排立如笔架然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 笔架山 “三峰卓立如笔架,与诸峰连亘互抱,曰金鸡城。东乡、延桥诸水皆经其中,而西入大川”。

⑤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施南宣抚司: 笔架山 “在司治南。有五峰高耸”。

⑥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: 笔架山 “在县东南十里。有三峰并耸”。

⑦在今广东怀集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梧州府怀集县: 笔架山 “在县南百二十里。三峰亭亭,竦插天外”。

⑧在今广东中山市南侧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香山县: 笔架山在 “县 (今中山市) 南一里,三峰屹立”。

⑨在今广西崇左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5太平府: 笔架山 “三峰耸秀,形如笔架”。

⑩古名安乐山、合江山、少岷山。在今四川合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合江县: 安乐山 “俗亦呼之笔架山”。因三峰鼎立,形如笔架,故名。今山顶有隋开皇年间刘珍 “今经岩”、“晒丹石” 及古今名人题咏岩刻多处,还有南宋嘉熙四年 (1240) 为抗蒙元而建的安乐山城遗址。

(11)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保县: 笔架山在 “县北三里。一名九子龙窝,或谓之玉山”。同治 《理番厅志》 卷1: 笔架山 “面厅署之北,下瞰沱江,形如笔架。一名九子山,又谓之玉山”。

(12)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定番州: 笔架山在 “ (卧龙番长官) 司南三里。旁有月坡,皆以形似名”。

(13)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黄平州: “笔架山在州治南。以形似名。”

(14)在今云南姚安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姚安军民府: 笔架山 “有三峰并峙,上有井,云出即雨”。

(15)在今陕西清涧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清涧县 “草坞山” 条下: “又城西有笔架山,县凭以为固。”

(16)在今甘肃通渭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通渭县: 笔架山 “在县东北二百里。《志》 云: 山连延甚远,几二三百里,有五峰崒嵂,县之主山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一》: 笔架山 “在通渭县北三里,山自平凉府界来,延亘二百余里。至此有五峰崒嵂峙城北,为县主山”。

(17)在今甘肃泾川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泾州:笔峰山 “在州南五里。山峰耸秀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即今辽宁省凌海市南大、小笔架山。清崇德六年(1641年)皇太极攻松山,追明兵及此。(2)古岛屿名。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笔架山岛。郑和下西洋经此。(3)今山名。(1)在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。为蓉城镇西南之屏障。主峰海拔1091米。因其峰峦耸翠,屈曲起伏,巍峨挺拔,形似笔架,故名。山南有千年古刹九寺岩、双溪寺、六母田,名峰有天柱峰、青猿峰、滴翠峰等。(2)在江西省井冈山茨坪西南。17个峰峦依次排列,形同笔架,故名。海拔1357米。峰脊杜鹃成林,十分茂密,树高6~7米,甚者十余米,树径0.5~1.2米。品种繁多,有猴头、云锦、鹿角、红花、小叶、江西、井冈等26种,其中以“猴头杜鹃”最为有名。盛花期可自4月中旬延至5月底,色分红、紫、黄、白,每年暮春,为赏花最佳季节。山上台湾松,多为数百至上千年的老松,老皮皱裂,蟠干虬枝,树顶广被,或立悬崖,或斜出石缝。山中还有珍贵树种,如鹅掌楸、香果树、黄杉、铁杉、深山含笑等;珍稀动物有短尾猴、黄腹角雉、白鹇等。山中亦多怪石,有大佛岩、风动石、大圣听经石、石舵、神斧石、鳄鱼石、双狮石、母猿教子石等。(3)在湖南省炎陵县城北。东西走向,为酃县与茶陵县界山。峰谷相间,宛如笔架,故名。主峰笔架峰海拔 1131.8 米,花岗岩山体。山上盛产杉、松等。(4)在广东省清远市北。海拔850米。是广东省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之一。因山有三峰,形如笔架,故名。是“笔架名茶”产地。(5)在陕西省岚皋县东,向东延伸至平利县。海拔 2267.4 米。山区森林茂密,有杉、松、栎、桦等,并产生漆、茶叶、蚕茧。药材有杜仲、黄连、党参、天麻等。(6)又称柏架山、驼峰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岛东区箕湾南部。海拔531米,为港岛第二高山。有北、南、东三峰,形如笔架,故名。三峰中以南峰最高,531米,面积也最大。东北两峰山势峻拔,南峰则较平缓。北峰因其位置偏北,港岛及九龙两岸景物,可一览无余。山上建有雷达站和测量墩。(4)集镇名。又称李家坝。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东南部、烂泥湖新河北岸。笔架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00。因境内有笔架山得名。主产稻、茶叶,特产松花皮蛋。有食品加工、细篾加工等厂和电力排灌站。公路通益阳市区。境内新兴垸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桂林

   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二十里练河西岸桂林乡。清乾隆 《歙县志》卷1 《都鄙》 有桂林乡。

  • 双峰寨

    在今广东仁化县西石塘镇石塘村。建于18世纪末叶,为一坚固的砖石寨堡建筑。有一主楼和四个炮楼。围墙外有护城河。1928年石塘区农民协会在此办公,组织农民与地主豪绅作斗争。同年3月,国民党出动一个团攻打石

  • 马踏湖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汶河堤北,运河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汶上县“南旺湖”条下:“堤北有马踏湖,亦谓之南旺北湖。周三十四里有奇,当南旺东北,亦蓄水以灌渠。”又称麻大湖。跨山东省中北部桓台、博兴二县。相传

  • 龙凤岩

    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一》:龙凤岩“岩内石乳凝结如龙凤形。一名梓林洞。有泉出岩中,溉田甚广”。

  • 大龙关

    明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四川行都司:大龙关“在会川卫城西六十里”。

  • 阮公墩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。民国《西湖新志》卷1:“清阮元抚浙时浚湖所掘之土堆于此,故名。”

  • 玉山街

    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南玉山镇。民国《建瓯县志》卷6乡市:“玉山街,南才距城百里,通古田要道。物产笋菰,矿最富铁。”

  • 显川县

    ①唐置,为羁縻思明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。后废。②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羁縻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
  • 天堂寨

    元置,属潜山县。故址即今安徽岳西县驻地天堂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潜山县:天堂山“旧有天堂寨。多事时,往往为跳梁者所据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古称天山寨、衡山。在安徽省金寨县西南部,与湖北省罗田、英山二

  • 金州湾

    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西。为渤海海湾之一。清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日俄战争时曾于此激战。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西2千米,渤海海域内。岸线北自荞麦山、葫芦套一带,南至黄龙尾,长约74千米,面积约 7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