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秣陵县

秣陵县

①秦始皇三十七年 (前210) 改金陵邑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江宁县南五十里秣陵镇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张纮传》 裴松之注引 《江表传》 载,张纮谓孙权曰: “秣陵,楚武王所置,名为金陵。地势冈阜连石头,访问故老,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,望气者云,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,故掘断连冈,改名秣陵。” 西汉属丹杨郡。东汉建安十七年 (212) 孙权自京口 (今镇江市)徙治于此,改名建业,移治今南京市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灭吴,复名秣陵; 三年分淮水 (今秦淮河) 南为秣陵县,北为建邺县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) 移治京邑,在斗场柏社 (今南京市武定桥东南)。元熙元年 (419) 移治扬州府禁防参军署 (今南京市中华门外故报恩寺附近)。隋开皇中并入江宁县。

②东魏天平二年 (535) 置,为丹杨郡治。治所在项城 (今河南沈丘县)。隋开皇初改为项城县。


古县名。(1)秦始皇三十七年(前210年)置,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秣陵镇。属会稽郡。西汉属丹阳郡。东汉建安十六年(211年)孙权自京口徙治于此;次年改名建业,移治今南京市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灭吴,复名秣陵县;三年分淮水(今秦淮河)北为建业县,南为秣陵县,还治秦时旧址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年)移治京邑斗场柏社(今南京武定桥东南);元熙元年(419年)又移治小长干巷内扬州府禁防参军(今南京中华门外西侧)。隋平陈并入江宁县。(2)东魏在项县侨置,治今河南省沈丘县。为丹阳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项城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犀浦镇

    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废犀浦县置,属郫县。即今四川郫县东南二十里犀浦镇。在四川省郫县东部。面积27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犀浦,人口6400。因秦蜀守李冰在此置石犀一头,故名。1

  • 介山

    ①一名介休山、绵山。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春秋时介子推隐居绵山后,“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, 以为介推田,号曰介山”。②在今山西万荣县东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朕用事介山,皆有光应。”即

  • 龙跃泉

    即龙泉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代州:龙跃泉“在州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注》谓之云龙泉”。

  • 中后所城

    全称应为广宁前屯卫中后千户所城。即今辽宁绥中县(绥中镇)。明《辽东志》卷2:中后所城“周围三里六十九步,高三丈,池深一丈,阔二丈,周围四里二百步,城门二座,宣德三年建”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中后所

  • 罕幵谷

    在今甘肃临夏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元嘉六年(429),河西王蒙逊伐西秦,西秦“南安太守翟承伯等据罕幵谷以应河西”。

  • 大武艺陵

    唐渤海国王陵。在今吉林敦化市。武王名武艺,系渤海高王(即大祚荣)的世子,初封桂娄郡王。高王二十二年(719)春三月,武艺嗣立,为渤海二世主。同年八月,唐遣使册封武艺为左骁卫大将军、渤海郡王、忽汗州都督

  • 东篁店塘

    即今湖北广水市东北四十五里孝子店乡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应山县东北有东篁店塘。

  • 冈湲县

    即南朝宋之冈溪县。治所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。

  • 泌阳县

    ①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上马县置,属淮安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唐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省入唐州。②明洪武十三年 (1380) 以故比阳县地置,属南阳府。治所即今河

  • 西鞬城

    唐安西都护府属地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纳林河北岸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宁远国“居西鞬城,在真珠河之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