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真阳县

真阳县

①北魏永安三年 (530) 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。东魏天平四年 (537) 属义阳郡。北齐废。

②南朝宋初改慎阳县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江口集。大明后又为慎阳县。北魏皇兴中复为真阳县。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废。十六年(596) 置真丘县,大业初改为真阳县,属汝南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属豫州。载初元年 (689) 改为淮阳县,神龙三年 (707) 复为真阳县。宝应元年 (762)属蔡州。蒙古至元三年 (1266) 省入息州。后复置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省入汝阳县。弘治十八年(1505) 复置,移治今正阳县,属汝宁府。清雍正二年 (1723) 改为正阳县。

③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左阳县置,属随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。大业三年 (607)改为土山县。

④北宋乾兴元年 (1022) 改浈阳县置,为英州治。治所即今广东英德市。南宋庆元元年 (1995) 为英德府治。元至大初废。


古县名。(1)南朝宋改慎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正阳县北。北齐废。隋大业初改真丘县复置。属汝南郡。唐载初元年(689年)改名淮阳县,神龙初复名真阳县。金属息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废,寻复置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废,弘治十八年(1505年)复置,移治今正阳县,属汝宁府。清雍正元年(1723年)改正阳县。(2)北宋乾兴元年(1022年)以浈阳县改名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。北宋历为英州、真阳郡治,南宋庆元元年(1195年)为英德府治,元为英德州治。元至大初废入英德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昭乌达盟

   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年间,陆续将蒙古敖汉、奈曼、巴林、扎鲁特、阿鲁科尔沁、翁牛特、克什克腾、喀尔喀左翼八部编成十一旗,共为一盟,会盟地定于翁牛特左旗境内的昭乌达,故名。隶于理藩院,并受热

  • 夏泽

    即夏谦泽。在今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西北十五里夏垫附近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“鲍丘水又东南入夏泽。泽南纡曲渚一十余里,北佩谦泽,眇望无垠也。” 即此。

  • 钟 (鐘) 台 (臺) 山

    又名钟山、桃花尖山。在今湖北咸宁市东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永安县:钟台山“在县东南一百里。上有桃花洞,即李邕读书之所,石室见存。上有石台,台上有石钟,或时自鸣,远近皆闻”。

  • 水浦砦

    北宋置,属辰州。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。熙宁七年(1074)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会溪镇砦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府东百八十里有浦寨,即宋初所置水浦寨也。”

  • 凤山支线

    从河北井径县西南南张村,西北至凤山。长约7公里。为正太铁路支线。1922年动工修建,次年建成。

  • 紫驼峰

   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九溪卫 “马鬃岭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卫北有紫驼峰,西北有马颈峰,两峰对峙,夹索口镇,高险卓绝。”

  • 纪鄣

    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安东卫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九年(前523),“齐高发帅师伐莒,莒子奔纪鄣”。杜注:“纪鄣,莒邑也。东海赣榆县东北有纪城。”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6:“安东卫故城,在县(按指今日照市)南

  • 芦沟河

    在今江苏盐城市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盐城县:“《志》云,县西五十里有东塘河,又西曰西塘河,俱自大��湖分流至此,合为芦沟河。又西北三十里,合于张岐塘,塘袤三十里。又

  • 牛尾庄寨

   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南七十里牛尾庄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睦洲墟

    即今广东新会市东南睦洲镇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69: 新会县 “墟市” 有睦洲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