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皈乐墟

皈乐墟

在今广西百色市北永乐乡一带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: 皈乐墟 “在凌云县南一百四十里。本朝雍正五年设右江镇驻此,七年改驻百色。有左营守备防汛”。


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南泗河西岸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设右江镇驻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蜀身毒道

    秦、汉时期的一条民间商道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 西汉元狩元年 (前122),“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,言居大夏时见蜀布、邛竹杖,使问所从来,曰 ‘从东南身毒国,可数千里,得蜀贾人市’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

  • 岸头

    即岸门。在今山西河津市南。《汉书·卫青霍去病传》: 元朔二年 (前127) 封卫青校尉 “张次公为岸头侯”。即此。集镇名。在江苏省金坛市中东部,西濒钱资荡。属水北镇。人口约 2000。为原岸头乡人民政

  • 富水县

    ①西魏改新市县置,为富水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1郢州富水县:“取县界富水为名。” 隋开皇初郡废县存,改属安陆郡。唐属郢州。北宋乾德二年 (964) 废。②唐天宝中改富川县置,属

  • 佛山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南海县。即今广东佛山市。明嘉靖时移五斗口巡司治此,清已为全国四大镇之一。1912年移南海县治此。1949年改为佛山市。向为交通孔道,商业繁盛,旧为我国四大镇之一。②即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

  • 大城县

    ①东汉改大成县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当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古城梁村。东汉末废。②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)改平舒县置,属霸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城县。清属顺天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(1)

  • 大通河

    ①即元通惠河。源于今北京城西北玉泉山,以流经北京城东便门外大通桥而得名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“大通河旧名通惠河,水自玉河而出,绕都城之东南,经大通桥流入高丽庄白河。”②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。《清

  • 白泺

    在今河北沽源县北闪电河西之囫囵诺尔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桓州:“有白泺,国言曰勺赤勒。”古湖名。又称白海、白海子,蒙古语称察罕脑儿。即今河北省沽源县北囫囵淖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桓州:“有白泺,国言曰勺赤勒

  • 荆州

    ①古 “九州” 之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荆及衡阳惟荆州。” 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汉南曰荆州。” 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正南曰荆州。” “荆” 指荆山 (今湖北南漳县西); “衡” 指衡山,《汉书·地理

  • 勃达岭

    即拔达岭。又名凌山。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。唐杜环 《经行记》: “从安西西北千余里有勃达岭,岭南是大唐北界,岭北是突骑施南界,西南至葱岭二千余里。其水,岭南流者尽过中国而归东海。” 岭北流者尽归胡

  • 柴达木河

    在今青海都兰县西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: 柴达木河 “出河源北托逊淖尔,西流至西拉珠尔格塔拉,阿拉克淖尔水东来入之,合而西北流,格德尔古河、乌兰乌苏河、布隆吉尔河俱自其东注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