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登州

登州

①隋仁寿末置,治所在沈黎县 (今四川汉源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县及泸定、石棉、甘洛等县部分地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治所在汉源县 (今四川汉源县北九襄镇)。九年(626) 废。

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台登县 (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冕宁县地。贞观二年 (628) 废。

③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文登县 (今山东文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文登、威海、荣成等市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④唐武则天如意元年 (692) 置,属河南道。治所在牟平县 (今山东烟台市东南宁海镇)。神龙三年(707) 移治蓬莱县 (今山东蓬莱市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东牟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曰登州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龙口、栖霞、乳山以东地。北宋属京东东路。金属山东东路。元属般阳路。明洪武九年(1376) 升为登州府。

⑤唐置,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富寿县东。后废。


武周如意元年(692年)置,治牟平县(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)。唐神龙三年(707年)移治蓬莱县(今市)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东牟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登州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龙口、栖霞、乳山等市以东地。属河南道。宋属京东东路。金属山东东路。元属般阳府路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升为登州府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,为对辽东及朝鲜半岛海道交通起点,盛产鱼、盐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玄城卫

    明永乐十一年(1413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。后废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富锦市。后废。

  • 夹阳县

    西晋太康元年(280)分龙冈县置,属桂林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一带。南朝宋废。

  • 邬聚

   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庄公二十年(前674),“王及郑伯入于邬”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缑氏“有邬聚”。即此。

  • 西夏碑

    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。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。西夏天祐民安五年(1094)立。高2.5米,宽0.9米,厚0.3米。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“敕感应塔之碑文”。正文为西夏文楷书,计二十八行,每行六十五字。

  • 泔河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长山县: “泔河出县 (按,旧长山县治即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) 南米山,流至城南,亦入孝妇河。”

  • 思刚州

    唐大历中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迁江镇北红水河北岸。北宋天禧四年 (1020) 改为迁江县。唐大历中置羁縻州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南迁江镇北、红水河北岸。北宋天禧四年(10

  • 曲溪墟

    即今广东揭东县治曲溪镇。旧属揭阳县,1991年于此置揭东县。

  • 吴亭

    即吴城。在今河南获嘉县西。《水经·清水注》:蔡沟“东会长明沟水,又东径修武县之吴亭北,东入吴陂”。

  • 腰铺

    ①即今安徽和县西腰埠乡。清光绪 《直隶和州志》 卷4: 腰铺在 “州西三十里”。②即今安徽滁州市南腰铺乡。清光绪 《滁州志》图: 州南有腰铺。

  • 柯拔国

    在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 “柯枝,或言即古盘盘国。宋、梁、隋、唐皆入贡。自小葛兰西北行,顺风一日夜可至。” 明永乐间,中官郑和赴西洋各国访问时,曾至此。“帝遣郑和赍印赐其王,因撰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