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泉寺
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南十里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以小舟游西山甘泉寺, 竹桥石磴,甚有幽趣。有静练、洗心二亭, 下临江, 山颇疏豁。”
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南。南宋陆游曾游此,《入蜀记》:甘泉寺竹桥石磴,甚有幽趣,有浄练、洗心、二斋,下临江山颇疏豁,即此。
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南十里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以小舟游西山甘泉寺, 竹桥石磴,甚有幽趣。有静练、洗心二亭, 下临江, 山颇疏豁。”
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南。南宋陆游曾游此,《入蜀记》:甘泉寺竹桥石磴,甚有幽趣,有浄练、洗心、二斋,下临江山颇疏豁,即此。
北宋置,属奉国县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老观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奉国县 “熙宁八年徙治重锦镇”。
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三十五里老河头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安州图:西南有老河头。
即鄂岭坂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元二年 (759),史思明陷郑州,逼东京洛阳。李光弼说东京不可守,“守之则汜水、崿岭、龙门皆应置兵”。古山名。又作鄂岭阪或鄂阪。在今河南省登封市
亦作高文寺。相传建于隋。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汊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高文寺“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。有塔曰天中。其地为茱萸湾,亦名塔湾”。清康熙二十八年 (1689) 建行宫于此,为康熙、乾隆驻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九曲溪二曲南之灵岩。明《八闽通志》卷6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灵岩“又名风洞。两石相倚,长数十丈,中一罅窥见天光,隐隐如线,谓之‘一线天”’。
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河南缑氏县:“有延寿城。”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休水又径延寿城南。”即此。
即今贵州余庆县西北龙溪镇。民国《余庆县志》卷1:龙溪场“距城西五十里”。1932年置镇。1958年废。1984年复置龙溪镇。
亦作牛腹渡。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北七十里牛佛镇。为沱江水路交通要道,是富顺县大镇之一。《清史稿·胡中和传》:咸丰十一年(1861),“(李)永和窜踞富顺牛腹渡,两岸筑坚垒,背而阵”,与清军激战。
北宋置,属阴平县。即今四川梓潼县北许州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6隆庆府:百顷坝在“七曲山之上,可以望见地极平衍而膏腴”。在四川省三台县东部边缘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百顷场,人口
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《晋书·张光传》:永兴二年(305),“江夏太守陶侃与(陈)敏大将钱端相距于长岐。……光发伏兵应之,水陆同奋,贼众大败”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兴二年(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