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棠驿
元置,属南靖县。即今福建南靖县北甘棠。清以后废。
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置,在今福建省漳州市南。
元置,属南靖县。即今福建南靖县北甘棠。清以后废。
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置,在今福建省漳州市南。
即河阴仓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镇广武山附近,古汴河注入黄河处。《新唐书·食货志三》: 开元二十一年 (733),京兆尹裴耀卿奏请罢陕陆运,而置仓河口,玄宗以为然,“乃于河阴置河阴仓……自江、淮漕者,
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北四十里。海拔1803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龙门所:北高山“峻拔,经夏冰雪常存”。
明洪武八年 (1375) 改辽东卫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后废。
明天启初置野马川百户所,即今贵州赫章县东二十二里野马川镇。1932年设镇,后废。1984年复设野马川镇。
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北南川河畔。一说在湟中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地·西宁府二》: 南川营 “在西宁县南五十里。旧名伏羌堡,明嘉靖十四年筑城,周三里有奇,南去暗门边墙三十里。本朝初设守备,今改都司”。又称伏羌堡。
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崇德县:三里桥“在县(治今崇福镇)南三里。嘉靖三十五年,倭贼自湖州乌镇南犯杭州至此,官兵击之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中部、新老淠河之间。三里桥街道
①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南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石门山在“(辽阳)城东南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华表山”条下:“有石门山在司东南四十里。旧有石门砦,万历中,李如松救朝鲜,道出于此。”②在今辽宁朝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郊景董山上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
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。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80焉耆府: 紫泥泉驿 “旧名哈勒噶阿, 准语哈勒噶谓道路, 言地当山口。……民店四五,地产盐”。
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。旧有浮桥,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,架木为梁,建于建江上。后屡圯屡复,清初称通都桥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1建宁府:平政桥“跨大溪,立趾十有一,各高七十二尺,酾水之道有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