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王郎城

王郎城

在今河北邯郸市人民路西北、建设大街东南,原王郎村北。据《后汉书·王昌传》载:“王昌一名郎,赵国邯郸人也。……初,王莽篡位,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,莽杀之。郎缘是诈称真子舆……。更始元年十二月,(刘)林等遂率车骑数百,晨入邯郸城,止于王宫,立郎为天子。……明年,光武……拔邯郸,郎夜亡走,道死,追斩之。”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》:王郎城“在邯郸县西三里。后汉初,王郎屯聚处。俗犹呼为郎村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苏坟

    俗称苏坟、苏家坟。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五十里小峨眉山麓。坟院中有三冢,苏洵墓居中,苏轼、苏辙墓分葬两侧。西南300米处有广庆寺,寺后有三苏祠,供奉三苏塑像。苏轼于北宋元丰七年(1084)贬授汝州团练副使时

  • 重元寺

    南朝梁建。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区西北隅。唐韦应物有 《登重元寺阁》 诗。《清一统志 · 苏州府》: 承天能仁寺,“梁卫尉卿陆僧瓒舍宅置。初名广德重元寺,宣和中改今额。《府志》: 元末张士诚据以为宫,明洪武

  • 龙哈

    在今广西忻城县境内。明时为十寨之一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。参见“十寨”。

  • 绕 (遶) 村沟

    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定番州: 遶村沟 “在 (通州) 里寨西”。

  • 吴门

    ①古吴县城(今江苏苏州市)的别称。《韩诗外传》:“颜回从孔子登日观,望吴门焉。”唐张继《阊门即事》:“试上吴门晋郡郭,清明几处有新烟。”皆此。②指今江苏苏州市及其周围常熟、太仓、吴江等市地。北宋郑亶有

  • 白洋镇

   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五十里白洋村。明设白洋巡司于此。清乾隆时移驻柯桥镇。在湖北省枝江市西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135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白洋,人口 2800。原名白羊,因江边有巨石,色白似羊,故

  • 鹿苑县

    唐武德元年 (618) 分高陵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省入高陵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。属雍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
  • 小岞

   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小岞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 惠安县“獭窟山”条下:“又小岞山,在净山东十里。北对黄崎山,南控大岞山,邑境诸山之东趋于海者,至此三山而止。”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小岞巡司于此。清初废

  • 良文港

    即文良港。又名龙门港。即今台湾澎湖县澎湖岛东龙门村。清设文良港汛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二月二十七日, 日舰先佯攻妈祖宫炮台,实从良文港登岸,清兵大败,即此。即今台湾省澎湖县东湖西乡龙门村。清光绪二

  • 判汗

    又作沛汗、��汗、钹汗、拔汗那、破洛那。汉大宛国。都城在渴塞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卡散赛)。唐时设休循州于此。见“大宛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