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焦山

焦山

①在今山西广灵县东北十五里焦山村。清乾隆 《广灵县志》 卷1: 焦山 “系官堡”。

②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一说在今内蒙古巴丰镇市南。《辽史·景宗纪》: 乾亨四年 (982) 九月,“甲辰,(耶律贤) 猎于祥古山,帝不豫。壬子,次焦山,崩于行在”。

③亦名谯山、樵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东九里江中。与金山对峙,相距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镇江府: 焦山,“唐 《图经》 云: 后汉焦先尝隐此山,因以为名”。《宋史· 韩世忠传》: 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“金兵至,则世忠军已先屯焦山寺”。又同书《瀛国公纪》: 德祐元年 (1275) 七月,“张世杰诸军战焦山下,败绩”。皆此。山巅盘礴处曰焦仙岭,其旁岩洞参差,奇胜不一。金、焦、北固世称京口三山。

④在今湖北石首市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石首县: “又东有焦山,下有港,通洞庭湖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78石首县 “东山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东六十里有焦山,与东山连麓。其东南即华容县界也。山下有焦山港,通洞庭湖。岸北即调弦口。”

⑤在今湖南冷水滩市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56永州: 焦山,“ 《晏公类要》 云,在州西北一百里。传云是舜南巡所憇之处”。

⑥在今贵州长顺县北二十二里。清有外委驻守。


(1)在山西省闻喜县东。为中条山分支。主峰海拔959米。焦山原名萧山,林木茂盛,风景秀丽。后因草木、庙宇全毁,满山焦黑,故名焦山。相传五代梁时侯景专权、图谋篡位,以游山观景为名骗梁王上山。四面放火企图烧死梁王,后阴谋败露被杀。(2)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长江中。传东汉末焦光隐居于此得名。海拔70.7米。山体主要由砂岩组成。与南岸象山隔江相峙,向为江防要地。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于此置营,以拒北魏;南宋建炎中,韩世忠以八千人屯焦山,断金兀朮渡江北归之路。有鸦片战争时抗英炮台遗址及定慧寺、焦山碑林、吸江楼等古迹。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雪峰寺

    在今福建南安县北三十二里杨梅山东南麓。宋建。有山门、大雄宝殿等。有洗心泉、缓步径、芭蕉阪、山月楼四景和晴窗晓日、花坞晚霁、薜萝凝烟、北牖凉风、苔阶浥露、山楼夜月、石窦鸣泉、空庭蕉雨八趣。民国间福建省佛

  • 汶山县

    ①西晋改绵虒道置,为汶山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。东晋后废。②北周天和三年(568)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灌口镇(今四川都江堰市)。隋仁寿初废。③隋仁寿元年(601)改广阳县置,为会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茂县

  • 鸦关

    又名老鸦关。明置,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 鸦关 “在府城东北五里,鸦关山下。关西为杨柳铺,四川驿道所经”。

  • 沈巷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沈巷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沈港镇“在县西南二十里,南通长泖,北通朱家角”。清光绪《青浦县志》卷2:沈巷镇“三国时沈友居此,故名”。在安徽省和县南部。面积66.54平方

  • 河南路

    河南府路之简称。治所在洛阳 (今河南洛阳市)。即“河南府路”。

  • 龙底江

   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。亦谓之大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龙底江“其上源为包溪、铺溪,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,绕府前入思南府界,注于乌江”。

  • 周泥驿

    在今贵州毕节市西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毕节卫: 周泥驿 “周泥站亦置于此。有小城,设兵戍守”。

  • 大姑岭镇

    在今江西宜丰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鄂克什安抚司

    亦名沃日土司。清乾隆十五年(1750) 改沃日土司置,后属懋功屯务厅。治所即今四川小金县东沃日河南岸沃日乡 (官寨)。宣统三年(1911) 改流。民国 《懋功县志》: “距县四十五有官寨,即鄂克什土司

  • 昆 (崑) 仑 (崙) 镇

    唐置,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南六十四里公郎。《骆宾王文集》 卷9 《姚州道破柳诺没弄杨虔露布》: “此山即南中之巨防也,岗峦千里,西通大荒之外,溪谷万重,南极炎洲之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