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州

灵州

①北魏孝昌中置,治所在旧薄骨律镇(今宁夏吴忠市北)。北周置回乐县,为州治。《元和志》卷4灵州:“以州在河渚之中,随水上下,未尝陷没,故号‘灵州’。”隋大业三年(607)改置灵武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又改为灵州。辖境相当今宁夏中卫、中宁二县以北地区。开元后,尝为朔方节度使理所。天宝元年(742)复为灵武郡,乾元元年(758)又改为灵州。公元11世纪地属西夏,更名西平府。元仍为灵州,属宁夏府路。明洪武初废。十六年(1383)于今灵武县西南五里另置灵州千户所,宣德三年(1428)移治今灵武县。弘治十三年(1500)升为灵州,十七年(1504)复为灵州守御千户所。清雍正三年(1725)又改置灵州,属宁夏府。1913年降为灵武县。

②东魏天平中置,寄治汾州隰城县(今山西汾阳县)界。北齐废。


(1)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改薄骨律镇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北。北周置回乐县,为州治。辖境约当今贺兰山东麓,宁夏中卫、中宁等市县以北,盐池县以西地。为朔方节度使治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灵武郡。唐武德初复为灵州。天宝、至德年间又曾改灵武郡。北宋咸平五年(1002年)地入西夏,改为西平府。元仍为灵州,无附郭县。属宁夏府路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改置灵州千户所。属宁夏卫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置灵州,治今宁夏灵武市。属陕西省。清属宁夏府。1913年改为灵武县。(2)东魏天平中置,寄治隰城县(今山西汾阳市)界。北齐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喇嘛庙

    故址即今内蒙古多伦县。因清康熙、雍正间在其北先后建汇宗、善因二喇嘛庙,故名。

  • 京洛

    洛阳之别称。因东周、东汉皆建都于此,故名。班固 《东都赋》: “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,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。”河南洛阳的别称。因东周、东汉至北魏均建都于此,故名。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,而不

  • 海西宾州站

    明改滨州站置,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红石垒村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9: 开原北陆路有 “海西宾州站”。后废。

  • 罗恭县

    唐贞观三年 (629) 置,属羁縻应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雷山县东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中置,治今贵州省雷山县东。属黔州。后废。

  • 灵山观

    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光辉镇境。北宋著名学者陈搏故宅。《舆地纪胜》卷卷158普州:希夷故宅“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。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。宣和间赐额‘钦真’”。

  • 锅顶山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。清光绪 《昌平州志》 卷5: “城西六十里禾子涧,俗称锅顶山。” 今禾子涧东有锅顶山。

  • 遗遗之门

    又作挺关。战国赵地。在今陕西榆林市西北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 牛赞 “至遂胡服,率骑入胡,出于遗遗之门”。又作挺关、扞关。战国赵地。在今陕西省榆林市西北。战国赵牛赞率骑入胡,出于遗遗之门,即此。

  • 中古州

    北宋置,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。崇宁四年(1105)改置格州。

  • 怀素堂

    在今湖南永州市东五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5永州:怀素堂“相传唐僧怀素尝于此草书,有墨池、笔冢在其侧”。

  • 天华山

    即南华山。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四十里大坡村。巍峨挺拔,双峰对峙,为当地著名风景名胜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