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渠州

渠州

南朝梁大同三年 (537) 置,治所在北宕渠郡 (今四川渠县)。北周治流江郡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宕渠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渠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潾山郡。乾元元年 (758)复为渠州。治流江县 (今渠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渠县、大竹、邻水、广安等县地。北宋开宝二年(969) 分置广安军,辖境缩小。南宋辖境又增大。宝祐三年 (1255) 徙治今渠县东北六十里礼义山。元复还故治,属顺庆路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降为渠县。


梁大同三年(537年)置(《太平寰宇记》);一说大通三年(529年)置(《太平御览》引《舆地志》)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宕渠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为渠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潾山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渠州。治流江县(今渠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渠县、大竹、邻水、广安等县地。北宋开宝二年(969年)分置广安军,辖境略小。南宋辖境又增大。两宋先后属梓州路及潼川府路。元属顺庆路。明洪武初废流江入州,九年(1376年)降为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郭海营

    即今湖北宜城市东南汉水西岸郭海营村。《清一统志 ·襄阳府三》: 郭海营 “在宜城县境。本朝雍正八年设把总分防”。

  • 洱西驿

    明洪武中置,在今云南大理市南。天启间废。

  • 念青岭

   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永丰县: 念青岭在 “县东北二十三里。耸拔三百余仞,当江、浙通衢,望江山县如指掌。又从岭左折而上约五里许,一峰干霄曰大岩尖,其巅东望三衢,西顾信州,山川形胜

  • 蓟州

    唐开元十八年 (730) 置,治所在渔阳县(今天津市蓟县)。《寰宇记》 卷70: 蓟州,“取古蓟门关以名州”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渔阳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蓟州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蓟县及河

  • 广州前卫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:广州前卫“在府治西。其北为广州后卫,俱洪武二十三年建”。

  • 浚稽州

    唐置,隶安北大都护府。在浚稽山,故名。当今蒙古国西南图音河、塔楚河南,古尔班博克多山一带。后废。唐羁縻州。初置年代及部落均不详。约在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东南部。永淳、垂拱时突厥、铁勒相继叛唐后废,复建

  • 赤斤卫

    亦作赤金蒙古卫。明永乐八年(1410)升赤斤蒙古千户所置,治所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。后废。清康熙五十七年(1718)复置赤斤卫,雍正四年(1726)裁。又作赤金卫、赤金蒙古卫。明永乐二年(1404

  • 北洋

    ①旧称今渤海、黄海一带为北洋。南宋姚宽《西溪丛语》:“今自二浙至登州与密州, 皆出北洋,水极险恶。”②清末至民国时称今江苏省以北的山东、河北、天津、辽宁等沿海各省市为北洋,而称其以南沿海各省市为南洋。

  • 丁奚城

    在今宁夏灵武县南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永初六年(112),羌零昌“以杜季贡为将军,别居丁奚城”。元初二年(115), 司马钧“攻拔丁奚城”。三年(116),“任尚遣兵击破先零羌于丁奚城”。皆此。在今宁

  • 莱芜口子

    在今山东莱芜市北三十里口镇。莱芜谷之扼要处。东通博山,西通泰安。县中各镇,清末以此为最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