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江

清江

①即今江西樟树市南之赣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4临江军: 清江 “发源于清江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清江县: 清江 “在府城 (今临江镇) 南,即赣、袁二江之合流也。赣水自吉安府吉水县流经峡江、新淦二县,而北至府南十里万石洲南,西会于袁水”。

②又名夷水、盐水。在今湖北省西南部。为长江支流。源出湖北利川市西部齐岳山东麓,东流至枝城市北注入长江。《水经·夷水注》: “夷水即佷山清江也。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。蜀人见其澄清,因名清江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62荆州府: 清江 “在长阳县南。一名夷水。源出旧施州开蛮界,经建始县境流入本县,至宜都县入大江,以其流独清而不混,因名清江”。

③在今广西横县东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3横州: 清江 “在宁浦东十五里。有嘉鱼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横州: 清江 “源出州北,经六么山下。又南有从化水流合焉,注入郁江”。

④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兴业县: 清江 “在县西南九里。亦在葵山”。

⑤即㵲水。 在今贵州岑巩县东。 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州府: 清江 “经镇远府境,曰镇阳江。流至府西三十里,曰住溪,以众水所潴也。又东经城南,曰架溪。至府东三十里,曰平溪。流入湖广沅州境,注于沅江”。


古称夷水,又称盐水。长江中游支流。在湖北省西南部。《水经注·夷水》:“夷水即佷山清江也,水色清照十丈,分沙石,蜀人见其澄清,因名清江也。”源出利川市齐岳山,流经恩施、长阳、宜都等市县,在宜都市区汇入长江。长423千米,流域面积1.67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464米3/秒。流经多山地,落差很大。主要支流有贡水、海洋河等。流域内森林茂密,景色秀丽。为长江荆江段洪水的主要来源,夏季常有洪灾。1994年建有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以下可通航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左翼左旗

    又称西路中左翼左旗。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车车尔勒格。

  • 庐陵道

    1914年由原赣西道置,属江西省。治宜春县(今江西宜春市)。1916年移治吉安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江西樟树、新干、永丰、吉水、吉安、泰和以西,万载、宜丰、高安以南,井岗山、遂川、万安以北地区

  • 赤堇山

   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三十里。《越绝书》卷11:“赤堇之山,破而出锡。”②一名鄞城山。在今浙江奉化市东白杜乡与鄞县交界处。宋《宝庆四明志》卷14奉化县:“《旧志》载赤堇山在鄞县东四十里,云山有草曰赤堇,

  • 王庄驿

   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凤阳县:王庄驿在“府东北七十里”。清裁。

  • 鮀浦镇

    即今广东汕头市西北鮀浦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0潮州: 鮀浦 “去州八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澄海县: 鮀浦镇 “在县西南,有巡司,洪武三年置,本属揭阳县。嘉靖三十七年,倭犯鮀浦,又攻蓬洲

  • 北斗滩

   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八十里沅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沅江”条下:北斗滩“怪石凡七,隐立若斗杓也”。

  • 罗绣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林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南罗绣镇。六年 (623) 属绣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普宁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阿林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东南

  • 缘州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简州置,治所在宁浦县 (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、邕宁二县部分地。大业二年 (606)废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简州改名,治宁浦县(今广西横县南

  • 郑村

    即今安徽歙县西十里郑村镇。清乾隆 《歙县志》 卷1 《都鄙》 有郑村。

  • 程乡县

    南齐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即今广东梅州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160程乡县: “在程乡之口,以江为名。” 又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程乡县: “有程收者,以信义行于乡,因名。” 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,十一